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年度盛會作為行業最具影響力的交流平臺之一,擇地在每年的11月22-23日舉辦,致力于搭建高層次的行業對話、交流、合作平臺。截至2018年,已成功舉辦了10次年度盛會,累計6000多人次參會,2600余家機構參會,300余家媒體參與推廣傳播。
胡仕波 漢正家族辦公室首席顧問
回復本公號(CFF2008)后臺“家族基金會”,獲得演講PPT全文
大家下午好,今天在蘇州跟各位基金會的同仁交流“家族基金會不是家庭基金會”這個主題,那我們就從圖片上的這位蘇州人開始講起吧。
這個人大家可能不認識他,但是一定聽過或者背他的文章《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公元1050年,范仲淹和他的兩個兒子共同在蘇州創立了范氏義莊。范氏義莊應該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家不叫基金會的家族基金會。
范氏義莊成立后,將其慈善功能落實為族內公益和族外公益兩方面。其中,族內公益又可分為三部分:
其一是扶弱,這個功能跟我們普通的公益基金會沒什么太多差別;
其二是助強,助強功能主要是幫助他們的族人參加科舉考試以及資助當官的族人。就此,大家可能產生一個疑問,范氏義莊為什么要資助當官者呢?目的是防范范家后人中的當官者因貧貪腐,這個功能其實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價值非常大。
第三點就是敬祖,包括共同祭祖,建祠堂,修族譜等。而就后者族外公益而言,范氏義莊的《義莊規矩》明確規定,義莊應量力而為,對鄉親鄰里進行救濟。這是范氏義莊全部公益價值所在。
范氏義莊成立之后,在他們運行九百余年的歷史上(從北宋設立開始,范氏義莊前后一共運行了九百余年,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土改的時候把它給革命掉了。目前,范氏義莊原址上建有蘇州市景范中學)。范氏義莊一共走出了一百多名進士。大家想想,一個家族在九百年的歷史上走出一百多位進士,這是一個怎樣的成就?
除了范氏義莊,其實在中國東南各省,尤其是蘇州一帶,義莊是非常多的。圖片上這兩個義莊可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左邊是我們蘇州的著名景點獅子林,獅子林其實是貝律銘先生所在的貝氏家族的義莊所在地。右邊的是無錫的懷海義莊,懷海義莊為著名的錢氏家族所設立。錢穆先生錢偉長先生都是從這里走出來的。這是我們中國的義莊,也是我們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傳統意義上的家族基金會。
接著不妨來看看我們中國的現狀,我們現在的家族基金會是怎么一個情況?
這圖片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德旺先生及其所創立的河仁基金會,為什么這個基金會叫河仁基金會?因為曹德旺先生為了紀念他的父親曹河仁先生。河仁基金會目前的理事長由曹德旺先生的哥哥曹德淦先生擔任。而這一圖片則是牛根生先生及其老?;饡?,老?;饡谒麄兊墓倬W上對外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家家族基金會。這是老?;饡倬W上公開的牛氏家族的成員名單。
除了河仁、老牛這兩家基金會之外,我們看看這三位老先生及其所創立的基金會,從左至右依次為王永慶及其長庚基金會、霍英東及其霍英東基金會、田家炳及其田家炳基金會。非常遺憾,這三位老先生都已經過世,但是他們的事業,他們為之畢生奮斗的事業卻通過家族基金會或者基金會的方式傳承下來。而且無一例外的是,三位老先生都把他們的基金會交給他們的長子來打理。大家可以想象基金會在這三位老先生心目中是怎樣一個地位,這是我們中國的情況。
我們再來看一看國外的情況,以美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為例。
這是牛根生先生一家跟洛克菲勒三世的一個合影。這就是洛克菲勒三世,他去年剛剛過世,洛克菲勒三世背后的那位老先生是誰?著名的政治家基辛格,由此可見洛克非勒家族在美國政治舞臺的重要地位。
接下來的這張照片是洛克菲勒一世、二世和三世的合影,那個時候洛克菲特三世還很年輕,而現在的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理事長又是誰呢?是這位:洛克菲勒五世。也就是說,洛克菲勒基金會從成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五代人。而我們中國的基金會呢?
中國大陸的基金會從2004年重新起步,基金會的創始人大都還健在,實際仍然是第一代在主持大局,因此我們中國的基金會從家庭基金會發展到家族基金會,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它需要真正的“換代”升級。是的,只有通過換代升級,邁過了“換代”這個坎,才有可能長久的走下去。
接下來分析總結一下家族基金會和家庭基金會的差異。
要理解家族基金會和家庭基金會兩者的差異,關鍵是要理解家庭和家族的差異。簡單從字面意義來區別,所謂家族,就是由若干個家庭“簇合”而成的社會組織。而每每提及家族,中國人常常會聯想到兩個詞語:開枝散葉、落葉歸根。
因此說一個中國的家族就像一棵樹,樹上開滿花,而每個人就是一片花瓣,一個家庭則組成一朵花。滿樹的鮮花開滿了枝頭,則展現出一個家族花團錦簇般的和諧美好。
對于我們中國人而言,除了家庭和家族這兩個詞語之外,還有兩個與之相關的詞語,大家可能也會有所了解。首先是九族。那么,什么是九族?喜歡看歷史劇的朋友大概會偶爾聽到一個非??植赖脑~語叫做“誅九族”。在歷史上,關于誅九族,最出名的案件莫過于明朝的胡惟庸案。但是,胡惟庸據說是被誅了十族。那九族是個什么概念?九族其實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真正的“家族”所在,它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血脈和姻親關系建立起的一個人脈網絡。
除了九族,還有一個與家族相關的概念就是宗族。我們都知道,在中國,以男性為脈絡,每一個人通常都會有,也只會有一個姓氏,而一個姓氏的背后,往往意味一個或若干個祠堂的存在,而一個祠堂所維系的通常就是一個宗族。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另外一個家族觀念的所在。
范仲淹父子早在九百多年前所成立的范氏義莊,其實就是一個宗族基金會。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范氏義莊成立時所圈定的受益的族人并不是僅僅是他范仲淹的子孫,而是把蘇州吳縣范氏十六房三百余人放到一起來,共同作為義莊的受益人。而這三百余人當中,有些人跟他的血緣關系其實已經非常的疏遠,但是,范仲淹父子把包括自己在內的三百余人及其子孫共同設定為義莊資產的受益人。
通過對范氏義莊的進一步的了解,我們不妨總結一下我們所認為家族基金會和家庭基金會,或者說是中國式家族基金會和美國式家族基金會兩者之間的根本差別的所在?
先從相同點來說,無論從基金會的發起人、決策者,還是基金會的資金的來源來說,兩者之間其實并沒有根本的差異,即便有,兩者之間的差異也是比較小的。
但是,兩者的不同點則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從公益方向來說,中國傳統的家族基金會,除了公益基金會普遍包括那些公益或慈善范圍之外,家族基金會還有一個特別重要且特殊的功能,就是敬祖,即共同祭拜祖先,修建祠堂、修訂族譜。這個功能是任何一家傳統家族基金會不可或缺的。這一功能本質上要求家族基金會必須承擔起家族共益事業和文化傳承的責任,任何少了家族傳承這一功能的基金會恐怕都不能稱之為家族基金會。
另一方面的不同就是受益人的不同。中國式家族基金會的受益人通常是一個閉環型的,它指向設立基金會的家族成員及其子孫后代,至少這個家族的成員及其子孫后代具有優先受益的權利。就如范氏義莊那樣,在其成立九百年后,范家的子孫還從中受益。在公益方向和受益人這兩點的差異,其實是我們中國傳統式家族基金會和美國式家族基金會的根本差異所在。
最后,如果展望未來的話,我希望在基金會這個行業中,不久后就能夠看到這么一個局面,那就是家族基金會,或者說中國傳統的家族基金會和目前普遍存在的家庭基金會可以共存。與此同時,我們中國傳統的家族基金會和美國式的家族基金會則可以并行發展。
我今天跟大家的分享交流就到此結束。謝謝。
本文為作者在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8年會上的「閃電發布」演講,經作者審閱修訂后首發。文章謹代表發言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關于閃電發布:作為2018年會一個全新升級的演講環節,閃電發布的演講特點是:一、時間短促,必須在480秒內完成演說;二,電力十足:觀點鮮明深刻,基于調研、數據和分析,向聽眾展示自己關于基金會或公益行業的的研究成果,深入洞察行業現狀,深度剖析行業生態。閃電發布的演講者采用公開招募-議程小組初審-參會者投票的方式最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