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wg5k4"><option id="wg5k4"></option></td>

      非公募基金會的行業使命和社會角色(下)
      2011年10月29日 作者:徐永光、盧德之、郭宇寬、翟艷


      徐永光:按照會議安排,必須有互動,現在進入互動階段。 

      提問:我們目前正在研究中國最大的NGOCHC,今天參加這個會議受益良多?,F在想請教兩個問題,一個是資金,一個是人才不易,我們王石會長講到上面還沒想通。最后徐老師講到幾年太悲觀,這幾點都是我們現在面臨最重大的問題。我想請教一下,解決這幾樣問題是不是可以有一個更聰敏、更智慧的方式?是不是可以考慮加入臺灣元素,也就是讓臺灣經驗,臺灣企業家、愛心、資金和人才,大規模的放開引進來。因為7月在廣州,吳伯雄主席突然接到中南海的電話,胡錦濤主席要召見吳伯雄,他立刻飛到北京。國家是非常重視這個議題,他沒有體制性的障礙。所以我今天看到所有基金會重要的機構,除了阿拉善以外,不知道其他的基金會有沒有臺灣元素在里面?如果把臺灣元素加進來,能不能解決批準難,或者是人才不易,或者讓上面很快想通呢?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建議明年第三屆中國非公募基金論壇能夠北京開幕、臺北閉幕,我相信這些問題是不是能夠迎刃而解,讓我們為此作出貢獻。

       

      盧德之:我想大陸和臺灣在慈善問題上是可以統一的。我認為在統一過程中首先應該明確提出來,我們大陸應該向臺灣學習。去年我對臺灣的公益慈善基層組織做了十天的考察,最后我給馬英九先生寫了封信,辦公室還給了我回應。信的基本內容就是讓他對公益慈善的事好一點。我感覺到臺灣的公益慈善人士道德水平高,但是待遇低,就這個問題我給他發了一個公開信。


      我參觀臺灣的這些機構,比如說慈濟,他們有兩條經驗特別值得我們學習。一條是不求回報。第二條不參與政治。從去年以后我們和臺灣方面有一些溝通,特別是在高校大學生的活動方面,我們和臺北大學、中正大學有比較深入的溝通。我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確實受益匪淺。臺灣這方面的經驗對我們來說應該是很有借鑒的。

       

      徐永光:中國的非公募基金會當中有臺灣元素,比如說C基金會,這里就有臺灣的企業家參與。還有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也有臺灣的企業家參加。

       

      提問: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也是非營利組織的成員,今天論壇的核心是發展,圍繞發展無非是兩個詞,一個是錢,一個是人。關于錢,剛才王振耀司長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也是我們業界,包括我作為其中的從業人員非常關心的,因為現在我們非公募基金大致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實操的項目操作模式,另外一種是如果資金比較充裕,資金支持型的?,F在業界呼聲高一點說非公募基金會應該是捐助型的。這個就是王司長前面提到的,大家非常關心的壹基金是否能夠成功轉型為公募基金會,如果一旦轉型成功,我想對我們每一個項目操作人的具體項目操作上有非常大的影響。你們剛才說的答案是要耐心的等待。這里我表達的第一個觀點就是我們對這個答案的渴望是非常迫切的。


      第二個問題想讓王院長回答一下,大家都知道北師大成立了學院,我想問的是這個學院僅僅是掛了一個名,還是能夠為非營利組織從業人員提供一套非常完整的能力建設的課程。因為除了錢資金到位以后,人才對于整個事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非常核心和重要的作用。

       

      徐永光:請振耀回答后面的問題。

       

      徐永光:我覺得你的問題特別好,其實我覺得研究院就是彌補現在我們的非公募基金會也好,慈善事業也好,缺乏支持系統的重要手段。我們現在基金會發展,我為什么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說有了人,有了錢就什么都能辦了。恰恰是我們中國幾千年認識的誤區,不知道體制、結構比人和錢更重要。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點。所以研究院做什么?研究院的使命當然不僅僅是教材,而且想到了研究一些成果,包括推動我們慈善事業,永光已經給我們出了具體的項目,我覺得就是要推動一個體制的轉型,或者是推動架構的轉型。當然要有很多技術支持,包括研究。包括借鑒臺灣的經驗。大家有各種各樣的建議和意見,應該和研究院說出來,我認為中國存在著這個可能,人類智慧也有這種可能。中國也有這樣的資源。臺灣有成功的經驗,包括香港、澳門有很多成功經驗,完全可以借鑒,但是要有技術。如果讓這些經驗非??斓淖優榇箨懙呢敻?,其實有很多的探討的空間。我最近壓力特別大,有一些答案,但是還遠遠不夠。我希望集中大家的智慧。我和永光最近對話特別多,就是討論技術問題、體制問題、項目問題,包括教材、課程研究,我們也正在做。

       

      郭宇寬:我聽問題聽得比較著急,因為反復問王石、王振耀說你這個能不能肯定辦下來?人家要考100分的人也不敢現在拍胸脯說就能考100分。而且從王石剛才講的,體現出了我們中國做事有政治智慧。這個政治智慧是巴菲特他們理解不了的,巴菲特在美國算最聰明的,放到中國不算聰明。中國為什么這么聰明?前面反復說向他們學習,他們做的好。其實借鑒一下可以,中國人是非常厲害的。我舉一個例子,前一段時間我按時學習一些官方網站,我就知道了一個人,突然炒作這個人,說這個人有多壞。這么壞的一個人竟然能得諾貝爾獎,這說明什么?就是中國人的素質高。我們今天應該感謝社會主義制度,我們中國人的素質確實可圈可點。前面的各位講了很多的困難。我們以我們中國人的素質,中國最差人的素質都可以拿諾貝爾獎,所以我們是應該有光輝未來的?,F在形勢非常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而且越來越好。

       

      徐永光:下面請段偉紅給我們簡單講一下財富傳承的她的一些理想。

       

      段偉紅:我們對這個課題研究大概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從國際上來講最早的課程是從01年開始,探討家族的財富傳承和發展問題?,F在國內也有一些學校在辦,包括清華、北大、長江商學院,他們強調的是物質財富怎么樣管理、增值,但是作為一個家族到底有什么樣的使命?就是剛才王石老師說的,財富和下一代的關系。我們想探討的是財富與個人、與下一代、以及與社會的關系是什么?全球現在做的是斯坦福在做,一共有三個學校在做,我們現在也是對課程進行探討,希望有三個模塊,一個模塊就是希望從財富觀上探討。一個是剛才王石老師說的能力建設,能力在西方來講是上帝給了你這種能力創造財富,你更大的能力是如何把這個財富使用的對社會更加有意義。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課程設置,這是一個大的模塊。第二個模塊一個是精神財富,一個是物質財富,這兩大方面如何來構建。另外一塊,我們想請國家做得比較好的像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包括歐洲的一些家族過來進行一些案例的討論。所以我們的形式是研討的形式,也不能叫課程,就是請一些企業家來現在正在訪談階段。明年我們希望可以把這個開出來,形式就是小沙龍和案例教研的模式。

       

      翟艷:我覺得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社會使命和社會角色,我聽了半天,大家還是在具體事務長談的比較多,我沒有聽到每個人存在的意義在哪里?坦率的說,我剛才聽的比較多的是空中的,作為我們來講,特別關注的是基金會最終要關注社會問題,在這個層面我們看到真正有多少基金會是務實的,這塊是真正的結合社會的切實需要的,能夠通過和草根的NGO合作,推動公民社會的NGO并不是很多。我們看一下比例就知道了,有多少個NGO你們得到過過非公募基金的支持。也就是說非公募基金會的長期戰略伙伴有沒有?有沒有這樣真正的合作的精神。我們知道NGO不僅僅是草根層面,基金會層面的合作互動。我們特別高興看到這樣的論壇。但是真正在實務方面的合作有多少是需要提出來的一個層面。

      另外一個層面,最重要的根的問題,我覺得在大多數非公募基金里沒有解決,就是我是誰的問題,到底我想要什么、我代表誰、我的根在哪、我代表哪個群體說話,不清楚。我們看到很多的基金會,他們在企業里面有很多的成功,他以為企業的經研究可以替代社會的經驗。我們人的智商水平在不同領域是不同的??赡苣阍谄髽I的創業當中智商很高,但是在社會領域里面你還是一個學習者。在這種過程中,怎么樣和草根有互動學習,這種經驗看的還不是特別多。特別是前面反映出有這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在學習過程中,就是非公募基金會對自己的認知,這個是需要亟待加強的。

      最后一點就是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在這樣全球不可持續發展的狀態中,我們作為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的領導者,我們的使命,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草根在這個層面我們是不遺余力的,但是確實是需要有更高的引領。歷史賦予你這樣的機會,能不能勇于擔當?我們真的是指日期待的。

       

      馬昕:非公募基金會如果把公益視為公益鏈的話,非公募基金會是居于比較上游的位置,它是資源的提供者。隨著公益生態自然的發展,將來必然非公募基金會居于這個地位,其實在短期內可能大家有各種憂慮,因為有各種問題。但是我們想只要這個生態自己發展起來,自己平衡了,終于有一天非公募基金會會有一個很合理的定位。具體到每個非公募基金會怎么做?應該是一個自我選擇、自我發展的過程。從政府的角度來,我們的使命有兩條,一個是打開大門,另外一個就是懸上利刃?,F在這兩方面我們都有一些欠缺,但是我們還是在不斷的努力,希望和大家有更多的探討和交流。

       

      徐永光:謝謝臺上的嘉賓。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
      關注微博
      大胆西西裸体美女人体_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_FREEHDXXXXMOVIE_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1. <td id="wg5k4"><option id="wg5k4"></option></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