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光:今天上午的圓桌會議是發起人,下午大家看了十個創新項目,這些項目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專業性非常強,今天下午這節,是談非公募基金會的困境與突破,這個題目首先怎么理解,我想今天我們這個第三屆論壇總的一個宗旨是行業使命與社會責任,我覺得這個行業的使命還不能局限于就是非公募基金會這個小圈子,這個行業使命應該擴大為整個公益慈善行業使命與社會責任,所以我們下面討論的時候,我想講困境,不一定講機構的困境,也許是行業、非公募基金會的困境,或者是整個行業面臨的一些困境,這里有可能會涉及到制度問題,涉及到專業化問題,涉及到和政府的關系、涉及到行業內部的合作方面等等。
剛才梁曉燕也談了今天下午參加人,有四位是基金會的秘書長,前面十個介紹,我覺得稍微有點偏,這十個項目的介紹,有八個是北京的,一個上海,一個貴州,現在稍微平衡了一點,兩個北京,一個廣東、一個深圳,廣東深圳是基金會單列,四個基金會還有一個特點,光華慈善基金會是有海外背景,創始人是美籍華人,等一下看看杜紹基講話,肯定有一些口音的,仁愛慈善基金會是宗教背景,林啟泰就是一位佛教徒,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是公司背景,千禾是學者和社會人士共同創辦的基金會,而且基金會的類型也不同。
還有金錦萍,也是這個行業,首先她是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教授。我們今天還請到國家稅務總局的傅靖副處長。下面先請六位,大家拿起題板,寫下你認為非公募基金會面臨的困境或者我們這個行業的困境,寫第一位的和第二位是什么。四位基金會的代表先談,最后請學者和政府官員。
林啟泰:這個小人代表公益組織,他在走一條路,邊上有花有草有樹,上面有太陽,有風,還在下雨,下面有條河流,意思是,我覺得非公募基金會的困境與突破要分多個層次來講,第一從基金會的角度來講,我們想走什么樣的路,我們內心定位是怎樣的,我們是要做一個野孩子,還是要一點一點成長起來,對社會、對人民有價值的組織?這才重要。
我們今天的宗旨、使命責任,你在這樣的社會準備擔當什么樣的使命,行使什么樣的責任,對于我們這個公益組織來講,這個是非常核心的問題,這個使命跟我們組織人發起人的價值觀相關,他的價值觀跟你的人生觀相關,他的人生觀跟他整個家庭背景、社會背景、教育背景、社會道德、社會趨向有關系,因此這是一個很深的問題,如果這塊我們理不清楚,那么他走出來的方向也不同。
第二,我們說這個孩子要長得很強壯,我們公益組織的治理結構、管理系統、執行能力,這是這塊曾經的東西。我們周邊呢?有陽光、雨露、樹,這是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的政策、氛圍、民眾關注。
困境,從自身講,如果我們理不清,治理結構不清楚,我們不愿意成長,困境很大,外面陽光雨露再好也沒有用,第二,希望孩子長成多大,給他什么陽光、給他什么雨露,想不想讓這個孩子長大,如果我們不清楚,那就麻煩了,這個孩子就長不大,我覺得要從多角度講,從自身角度來講,明確一下,有一個崇高明確的使命很重要,對社會來講,讓這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很重要,他的政策是讓這個孩子健康成長非常重要的環境。
徐永光:啟泰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問題,非公募基金會創辦的使命、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在這次會議上,我們看到了這些非公募基金會,可以說是中國國內比較優秀的一批非公募基金會,如果我們全國的非公募基金會都有一個非常好的使命價值觀以及林啟泰講的第二位治理和內部管理,這些問題都做好的話,對中國的公益事業發展,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我現在打開中國基金會中心網,看一下今天全國基金會總數,是2517家,其中公募基金會是1193家,非公募基金會是1324家,1324家是什么概念?比2010年的1088家增加了236家,也可以預期到今年年底,非公募基金會一年的增長大概會在300家,而且這個速度已經大于公募基金會,假如中國的非公募基金會,都能夠做到像今天在會上介紹的這些機構那樣,我覺得對中國整個公益慈善行業的環境改變,一定會帶來很大的貢獻。下面我們有請朱健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