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光:非公募基金會行業就缺13000專業人員,我們的專業力量非常缺乏,怎么辦?這個困境怎么突破?
杜紹基:光華慈善基金會在做行業培訓,我們用組織管理的理念傳播知識。我回應徐老師一開始的問題,開始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是基金的捐贈,05年開始,我們改了,基金方面有很多限制。
我們運作,一個是創業,一個是提供培訓,提供管理課程,這樣我們資金的需求可以降低。我們要考慮到如何能夠組織常青?這是我們關心的。
提問:我是例子陜西純山教育基金會的,徐老師,我覺得基金會跟基金會進行捐贈,不僅是一個泡沫的問題,我聽說三家基金會在做一個三方協議,互相捐獻,目標是完成每年至少8%的捐贈任務,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徐永光:這個問題是在作假。
提問:金老師,基金會管理條例有一個退出機制,如果基金會年審不通過,會被解散,解散之后,資金會被其他的基金會分攤,在我們國家,現在有沒有解散的基金會?在未來,這一條實施的可能性有多大?
金錦萍:解散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據我所知,沒有自動解散的,但是有被民政部門強制撤銷的,等于法人資格沒有了,剩余資金怎么處理,條例很清楚,就是移交給跟他職能相近的機構,如果基金會越做越小,資金達不到登記額度的時候,要考慮自身的程序問題,有可能注銷,然后有可能被其他的資金吸納?;饡o其他基金會錢不是非法的概念。
提問:我有三個問題,第一,財務,第二模式,第三創新,模式是運營模式和主要運行模式。我們現在有15個來自清華跟北大的學生,正在做項目,是我們自發的,我們15個學生都是清華北大相當優秀的學生,我們想為民間小型NGO組織提供一個非公募基金會,讓這些捐助者和NGO之間,有一個明確清晰透明的理念。
創新的方式,我們創新點非常多,我們現在是學生,但是我們有這顆心,請老師對我們一些指導,建議。
徐永光:這個比較復雜。需要深入了解后才能提出方法。
竇瑞剛:首先,做的事情在信息法的框架下是違法的,應該打擊一下,只能和公募基金合作。你還可以做的是,如何利用新媒體互聯網讓公益組織和民眾之間、讓新媒體和民眾溝通這是一個方向,也歡迎你們和我們合作。
提問:大家好,我是上官麗清,兩位老師一直講控制在10%以內,很多非公募基金會是操作性的基金會,要具體把錢花好,非常難,但是如果不用10%衡量,又有什么其他的方法來讓政府部門監管這個錢沒有花在自己身上。請問徐老師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提供給政府部門。
徐永光:這個問題很復雜,在立法的指導思想上,非公募基金會是希望私人基金會或者企業進入,希望是一個付款的機構,不希望是一個NGO的機構。
金錦萍:等于在基金會之外,所有的項目民非做。
徐永光:這個是可以的。
提問:困境和突破主要說的面向人才、愿景這些,我是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困惑,我們基金會是醫生發起的,也沒有資金支持,在資金方面,我們有些困難,請老師給我們支支招,怎么為這些孩子募集到多的資金?
朱健剛:你完全可以自己募款,把籌款作為一個重要的方式去做,關鍵不在于跟誰合作,關鍵能不能有有效的捐款策略,策略非常重要。
竇瑞剛:關鍵是產品有競爭力、解決方案有競爭力,你和別人相比,優勢在哪里,然后你再關注。
徐永光:我們的提問結束了。
傅靖:咱們非公募基金會的事,還得你們這個團體解決,我們要想辦法改進制度,如果需要政府出面的時候,那就麻煩了。
我很高興,今天我是一個唯一的政府代表,但是看來大家的關注焦點不在政府部門身上,尤其不在稅務身上,徐老師想誤導大家,但是大家都沒有上漲,他提了兩個問題,第一是兩倍工資的限制問題,第二個問題,是經營性收入稅收怎么處理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兩倍工資。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很多代表都沒有提這個問題,我覺得不是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談談個人的認識,非公募基金會資產增值要根據不同的渠道做不同的處理,理財要分哪種渠道,臺灣非公募基金會資產增值,都要收稅,關鍵是收到什么程度,各個國家地區都有規定。
今后怎么讓免稅項目更合理,我們再研究。
徐永光:這個問題,肯定還會繼續辯論。好,今天這塊圓桌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