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wg5k4"><option id="wg5k4"></option></td>

      非公募基金會、政府、NGO的合作關系
      2011年11月29日 作者:盧德之等

      楊瀾:非公募基金會和政府部門有合作關系,也和NGO組織和個人草根有合作關系,合作關系上,大家有什么分享的?

       

      盧德之:這個是我們國家發展的標準,非公募基金會必須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要有自己堅持的理念,我們希望與更多的基層組織一起聯系,把一些具體的項目落實到由基層組織和我們共同承擔、共同關注、共同發展,謝謝。

       

      楊瀾:有些基層組織抱怨,說非公募基金會好,但是把我們的飯碗搶了,自己的人到基層把事情就做了。曹先生,你每年要捐贈4億,跟其他的社會組織間的合作關系怎樣?

       

      曹德旺:我從創業初期開始,就自己籌集資金。我們做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成功是社會在幫助我們,政策的引導、社會的支持,今年是國務院批準的。我在基金會的時候,我信佛教,應該尊重社會的意愿。他們叫我慈善家,我不承認我是慈善家,我是一名企業家,做慈善不要功利性。

       

      楊瀾:萬一將來資金的使用跟你的社會理想有所差異的時候,您如何做?

       

      曹德旺:我們有理事會、監事會,理事會接受公益機構的申請,監事會監管。許嘉璐先生講了,慈善這是一種良心、這是一種道德,這是一種情操,我們利用自己的優勢把自己放進來,又請媒體進入,我們只有一個信念—社會責任,就是推動這件事情做,我認為非常有意義。

       

      楊瀾:您覺得在非公募基金會和公募基金會之間,應該形成一種行業自律,接受公眾的監督?

       

      曹德旺:我相信將來公募基金就沒有了,公募基金的產生就是因為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覺得什么東西都是政府的。鄧小平一句改革開放救了中國十幾億人,我們拿幾十億不算什么。

       

      楊瀾:張樹新女士,作為北京企業家環?;饡撧k人之一,怎么讓大家在一起做一件非公募基金會?

       

      張樹新:2004年,阿拉善協會成立的時候,劉小高當時感動于沙漠化的情景、籌措了很多經費,這是企業家自身學習如何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同時,這代中國企業家其實是很有趣的中國企業家,他們大多民營經濟出身。很多小的有愿望解決環保問題的年輕人,他們的組織狀態處于非常原始的狀態,所以我特別理曹先生講的,前幾年大家為什么不信任他,李進特別對企業家說,能不能做到信任、耐心、幫助。今天的中國公益行業,在什么狀態?這個狀態如果上百年,我們行業報告有一個圖,我國公益價值鏈生態系統圖,這個圖里面有大量的缺位和錯位,如果在政府狀態中,我們需要各方做什么,我特別想講,企業家有的不止是錢,中國的企業家、尤其民企企業家在什么樣的狀態下走到今天的?他們一點一點的走到今天,經濟占中國經濟70%以上,就業占90%以上,只有30年的時候,大家最早的驅動來自于財富,但是現在的驅動機制變了,這樣你發現,他除了錢以外,有很強的創業能力和創造性、和在罅縫中生存的能力。中國企業家有很努力的剩余價值,這個不是簡單的出資人和被出資人的關系,也不是簡單的商人和公益的關系,我們應該采用創造性的方法,創造更多的公益產品和服務,重新建設一個良善的社會,這是企業家和NGO共同的責任、共同的使命,阿拉善這幾年的會議,以前是站在企業家對面的,以后大家在一個圓桌上,共同設計產品,一開始我們給NGO錢,但是當我們一起開會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企業家在罅縫中生存的艱辛。我們逐漸合作的更好。


      鄧飛四月現在,2400萬,今天的中國公益行業,由于互聯網的透明、成本低的特性,監督、互動的特性,導致中國公益行業會有新的創新市場。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
      關注微博
      大胆西西裸体美女人体_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_FREEHDXXXXMOVIE_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1. <td id="wg5k4"><option id="wg5k4"></option></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