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學誠大和尚、各位老師、同仁,大家上午好。很多人都知道靈山大佛,也知道靈山勝境,也知道靈山召開了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卻很少知道靈山也在做慈善,我今天代表靈山慈善基金會,向大家介紹一下靈山這些年公益慈善方面的探索,我叫王文,是2010年1月1日加盟靈山慈善基金會,算是一個職業的公益人,靈山慈善基金會成立于2004年,我們是一家公募基金會,是一個由國有企業和寺廟共同發起,2004年的時候注冊成立。我們五六年的時間,我們一直在找尋我們作為一家公募基金會,作為一家有著佛教文化背景的基金會,我們在整個行業中該起到什么作用。
所以在五年規劃的時候,我們重新確立了我們的使命,就是弘揚慈善文化,凈化世道人心。這是2009年我們在世界佛教論壇提出來的踐行人間佛教的理念。
我們和很多宗教類的基金會不同,我們是一家由國有企業實體發起的基金會,所以我們基金會必須考慮如何和企業相處,如果在企業內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在五年戰略規劃的時候,提出一體兩翼,基金會應該是作為企業文化的一種延伸,慈善和文化是我們佛教或者一家有佛教背景公司的必須從事的事業,所以我們基金會和書院的定位是我們是公司的兩翼。
介紹一下我們的公益實踐,我們更多作為一種資助和倡導,以及弘揚慈善文化。
第一,我們非常重要的項目就是新教育,新教育就是讓師生過一種完整幸福的生活,它有三大改變,第一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和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它的以閱讀為抓手改變。我們靈山在其中的介入有兩塊,第一作為資助方的存在,我們會資助靈山新教育的網站、教師培訓、特教論壇,以及網絡師范學院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在實際操作上做一些探索,所以我們把貴州鳳岡縣和四川北川縣作為靈山新教育的試驗區,我們在鳳岡縣成立靈山書屋,經常組織鳳岡的老師參與新教育的培訓,同時把新教育的明星老師帶進鳳岡,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鳳崗成為新教育在西南的基地,投入鳳岡輻射整個西南地區,自下而上推動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
第二,靈山慈善青年公益發展中心,這個也是跟我們的理念很相同,弘揚慈善文化,凈化世道人心,我們覺得一個國家的青年會決定這個國家的走向,所以我們把目標鎖定在了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當中,我們主要的項目,從2007年開始有一個靈山慈善的春暉使者行動,讓大學生走進西部,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能夠走進中國最偏遠、最落后的地區,讓他感知中國的現狀,了解中國到底是什么樣的,認識我們腳下的土地,通過這次西行,凈化大學生的心靈,讓他知道自己立于天地之間,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培養一批有責任感的青年。
青年公益組織在很多鏈條中如何定位?基于上述思考,今年四月份,我們以春暉使者行動為基礎,我們發起了一個春暉青年公益發展論壇,現在已經持續開展三年,今年四月份的時候,我們在無錫聚集了80所高校的青年公益組織的代表,有50多家社會組織參加,所以今年公益論壇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少有的一個全國性的青年盛會。
還有人才工作坊,我們通過扶持支持青年學生從事公益,來完成青年的社會教育,我們知道中國出了問題,中國的青年出了問題,但是問題在哪里,我們似乎也知道,如何解決?仁者見仁。我們通過公益實踐的方式,讓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和努力去感受和體會自身作為青年公民在社會中的地位,以及他的作用是什么。
所以說,我們非常欣慰,經過五年的探索,一幫青年人探索了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公益項目,找到了他們自己的人生定位,比如說在閱讀方面,我們有春暉書屋,助學方面,我們有春暉行動,我們還有春暉國學社,他們誦讀經典,很多青年人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我們希望青年人通過公益實踐,找到自己,通過公益找回自己到底是誰,有了春暉社區和春暉智能開發,青年人潛力無限,他們不僅可以做,也可以推動,甚至創新和探索。春暉社區就是在高校里面,營造了一個可以讓大學生暢談理想、安放靈魂的地方,中國的高校最缺的不是高樓、不是圖書、不是老師,是理想和靈魂,所以我們希望讓現在的年輕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為了我們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低層次在奔波,不是為了我們的吃穿住行。春暉支農開發也是我們在西部的一個項目之一,我們每年去西部,除了支教調研,我們希望通過大學生的能力,去給西部的經濟帶一點活力和創新,這是我們開發了甘肅省靖遠縣石門鄉的石門大棗,當地的棗產量非常大,每年有300萬斤,但是由于交通和農民意識不強,所以棗的價格非常低,我們在2010年去了以后,就組織大學生和西北農林科大的教授,把大棗進行整理、分類、包裝、設計、然后幫他們進行推廣,2010年,有的大學生做了40萬的效益,很可觀,今年我們專門注冊了公司,幫助大棗成立了春暉棗農合作社,就是拿到定價權,提升大棗品質,在這塊進行改良,這個是我們通過扶持青年大學生參與公益建設和社會建設來進行的一種公益探索。
第三,昨天我也談到,其實郭美美事件導致我們整個行業受到攻擊,主要是因為普通大眾對慈善事業認知不足,我們當然有責任,我們每年有各種各樣的培訓、會議,但是老百姓很難知道,我們想到跟公募基金會的資質結合,讓普通大眾的善心變成善行,讓他們完成這種愿望,我們和江蘇建行發行了靈山善行???,日積小善而得大智慧,這張卡的人和建行簽一個協議,每天捐一分或者一毛或者一塊,不知不覺把善心變成了善行,這個卡非常暢銷,在無錫非常受歡迎,截止今年10月,認捐人數超過200萬人。
我們倡導全民公益行動,落花生社區公益扶持基金,社區社會的女性志愿者在社區籌建自己的團隊,開展自己的社區服務。
第四,公益嘉年華,無錫經濟發達,但是公益慈善幾乎沒有起步,我們希望借助靈山的平臺,推動區域的共同發展,2010年的時候,我們學習了一些行業的經驗,發起了無錫的公益嘉年華,我們在自己的地頭上探討我們如何立足當地,開展公益服務,如何推動社會發展,如何起到整個公益社會組織發展的作用,今年嘉年華已經啟動,我們策劃了特別好玩的活動,包括以靈山牽頭的我們都是一家人的全體募資,我們希望通過我們集中的呈現,讓政府更能夠了解我們民間做什么以及我們的民間力量在哪里,我們希望集中取暖、抱團的形式向政府呈現我們的作用,讓普通大眾參與我們的公眾實踐,我們應該讓更多人成為公益人,在做公益的過程中找到自己。這是我們公益嘉年華的一個倡議。
汶川、玉樹、舟曲我們也都在做,也和林老師他們做過合作。我們還有慈善超市、靈山義工、靈山愛心社等等,靈山愛心社是我們在助學上的一個創新,我們靈山慈善基金會在西北工業大學等大學設了獎學金,但是我們要求所有受資助的孩子,你在畢業之后兩年,要返還70%,加入這個基金里面去,同時所有受資助的孩子會自動成為靈山愛心社的一員,西北工大的靈山愛心社已經有五年的歷史,在當地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最后就是一個公益扶持基金,是我們今年想做的。我的分享完畢,感恩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