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非,NGOCN執行理事
大家都拿到了這個小冊子,這是我們跟中大慈善研究中心合作出版的對于民間組織的小小的調研報告,我的發言根據這個報告進行了總結。
我是陸非,來自NGOCN,同時是公民社會組織發展中心的顧問。下面我就拋出幾塊磚頭。第一塊是草根組織各種各樣的疑問,草根組織都會問:“我們看到很多基金會,但是為什么沒有向社會公開尋找適合的公益組織資助呢?有什么別的原因呢?即使有一些資助,大量的是單一的項目,很少對一個機構提供系統的支持。為什么?究竟是項目的申請要滿足資助方的需要,還是要滿足服務對象人的需要?”到了一個臨界點,草根組織就會問:“基金會你們在哪?基金會選擇資助草根組織是推動社會變革還是為了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聲音?
國內很多基金會在很多問題上,大家都在關注,而一些少有人關注的領域,卻沒有基金會的支持。也有一些NGO提出:作為一個基金會,作為行業的上游要把這些水源管好。在中國,很多大量死亡的NGO。有無數需要關注的人群,NGO是可以走進受眾者,感受他們的提問,理解他們的處境,理解他們的需求做出好的項目設計,這是來自不同NGO的期望。當草根NGO向基金會提出希望得到支持,基金會往往會回答:“我們沒有這方面的資助?!边@個領域如果沒有基金會的資助,是否可以關注少數人的狀況呢?我們經常聽到NGO的能力不行,NGO要提升,我們是否可以花一些時間,給他們高的標準和方向,如果短時間達不到要求可以取消資格,但是要給他們嘗試的空間。網友也在說,希望基金會跳舞,不是拿著錢跳,不給我們感受舞者的熱情,怎么真正地熱愛這些工作呢?
這些提問,是來自我們調研數據282份問卷中,是我們用11天的時間做的對于草根組織的調研。這是我們展現的基本調研數據,在這個數據中,現實50%的草根組織在過去兩年沒有獲得本土基金的資助,其中50%的機構大部分是少數的機構資助,而獲得資助的領域是在殘障人士服務、教育、青年成長等等。有七個領域很少得到民間基金會的支持,為什么他們很難跟基金會達成合作?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渠道信息不足,第二是基金會提出的要求,或者跟NGO的情況不符合,即使達到了,也有復雜的項目申請,其復雜程度足以把大家嚇跑;或者溝通的過程很復雜,甚至溝通一年也不能得到支持。對于草根組織來說他們有很多期許,關懷、高效、創新,特別是關懷。
由于時間關系,我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基金會認真考慮。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