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松,青海玉樹利民協會會長
各位老師早上好。今天我跟大家講的是玉樹公益資源落后的現狀。大家知道玉樹的公益和文化都很落后,公益的發展更落后,在玉樹地震之前,當地百姓都不知道什么是公益事業,即便是現在,大家也不太了解,很多人認為在當地公益事業是政府部門做的,因此,在沒有當地群眾的認知和支持下推廣公益事業是很困難的,但是我認為越是在這樣的地方越是需要推廣公益事業。
對于基金會和籌款方面我今天講兩個差異,一個是文化差異,在這個過程中,每次我寫項目書、報告書,都讓我進步很多,學習思考和考慮如何發展,同時更強烈感覺到被兩面同時地拉扯:一個是落后的、低效的工作和急切需要幫助的人民;另一方面是高效、專業、戰略性的思考。雙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公益,長期生活在城市和長期生活在偏遠落后地區的百姓,思考模式必然有很多差異。所以我非常建議各個基金會長期到偏遠山區來工作,或者我號召干脆把北京、上海、廣州基金會的辦公點,或者是總部搬到玉樹來辦公。下一屆的非公募基金會論壇也可以在玉樹舉辦。
我們到底要以基金會為中心思考,還是以公益機構為中心思考,或者是以項目為中心思考?
第二個問題,關于項目資金的行政費用問題,大家知道玉樹有很多的自然資源,但是偏偏是落后的地區,為什么呢?就是因為玉樹太缺乏人才,在玉樹培養一個優秀的人才成本是北京、上海、廣州的5倍,甚至更多。想想看,一個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和資本融合,科技融合,在城市里的孩子想要適應城市競爭的文化是非常容易的,但在玉樹,一個藏族老師連微博、博客都搞不清楚,讓他們在網上宣傳、籌款非常困難。
我覺得越是落后的地區就越缺乏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培養出一個熟悉當地情況的優秀人才或者是優秀的團隊,才能有真正的發展,才能做出一個很好的公益項目,所以我提議各位基金會大大提高對行政費用的支持,人才支持的資金比例,而且越是偏遠的地區,比例應該越大。
最后我想講兩個例子,第一是長期支持我們的仁愛慈善基金會,他們不僅支持了我們資金,更主要的是他們帶給我們成長,他們有專業的志愿者來輔導工作,帶我們做項目,還送我們志愿者去北京培訓,完全是全方位的支持。我們機構在三年內有小小的成果,對玉樹人民的小小的貢獻,都是因為仁愛慈善基金會的幫助而得來的。
第二個是南都銀杏伙伴的項目,有了這個項目支持給了我很多自信,而且用這筆款到北京邀請專業人士為我們團隊培訓和管理,雖然時間不長也有明顯的效果,所以,我在此代表玉樹災區和玉樹偏遠地區的百姓、在玉樹的機構——在玉樹主要做公益事業的有5家,向幫助他們所有的基金會,感謝你們一直對玉樹的支持和幫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