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wg5k4"><option id="wg5k4"></option></td>

      一場足以影響公益圈的“奇葩說”,扎了多少人的心 【字字千金,公益人必看】
      2020年12月06日 作者:建輝基金會 來源:建輝基金會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0年會,已于11月22日拉開帷幕。為適應疫情常態化新形勢,第十二屆年會首次采用線上直播的形式開展。


      “公益出圈,路在何方”分論壇11月25日下午2點,按時上線!建輝基金會作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組委會成員,也是此次平行論壇的承辦方,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和同仁,共同探討公益和商業互相跨界的可能性。


      論壇上,建輝基金執行理事黃曉丹女士與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員喻紅巖先生,騰訊企業社會責任部高級經理、騰訊基金會品牌傳播總監鄧江波先生,智和匯聯合創始人私域流量專家丁銳先生及顆粒公益創始人、《創建一個公益品牌》作者顧源源先生四位嘉賓,對公益機構是否要出圈?怎么出圈?出圈后有什么風險?以及如何規避風險?等問題各抒己見,展開激烈討論。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上演了一場公益圈里的“奇葩說”。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31.14.png


      這次建輝基金會以“公益出圈,路在何方”為議題,圍繞【商業是否需要公益?公益是否需要商業?】【公益組織如何建設自己的私域流量】【公益組織如何有效傳播,成功出圈?】等話題進行探討,希望集百家之長,通過富有創意的合作模式和傳播形式,既為公益出圈提供一個解決路徑,同時也為企業參與公益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01 “公益與商業是一種互補的關系”

      “公益與商業是一種互補的關系”


      喻紅巖以自身服務社區并最終贏得社區信任的親身經歷,告訴現場的與會者,贏得信任就會贏得成果。這段經歷為公益與商業相融的可行性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他認為企業與個人一樣是有人格的、有價值觀的、有自己的特質的,當我們在討論該如何出圈的時候,應該把企業當作一個人來看待。


      喻紅巖還補充到,企業家個人的行為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需要靠企業帶動更多人做公益。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31.49.png


      02 “出圈其實是為了入圈”


      鄧江波則認為,我們應該弱化圈層概念,把注意力放在尋找雙方價值上的契合之處。


      公益圈和商業圈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兩個圈,他們之間是有一些融合的。做公益可能要更多地強調它的使命感,以及對善的追求。但公益在很多方面其實是要向商業學習的,或者說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去操作的。比如,組織的管理如何更有效率,財務管理如何要更加透明,對捐贈人的服務如何到位等問題都要向商業學習。


      捐的錢雖然不是買東西,但有必要解決“如何提供好的服務”的需求,這些其實跟企業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


      對于出圈的觀點,鄧江波還表示: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數據時代,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個標簽,形成不同的圈。當我們在討論出圈,去強調這個部分的時候,才會導致好像公益的出圈、商業的跨界變成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其實,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尋找雙方在價值上的契合之處,也許不是完全契合,但是我們要找到那個機會。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31.59.png


      03 “出圈只是一種選擇”


      現實中的公益to B,依舊面臨很多問題,很多企業家在一個人默默地做慈善,沒有選擇機構的原因,一個是基于對機構組織的不信任,另一個可能是不了解對應的機構。


      公益需要利用數字化手段,建立完善的信任體系,以及專業的團隊來滿足供需關系,做好to B出圈。


      對于社會來說,公眾對于正能量的關注度一直很高,僅在微信視頻號,正能量熱度僅次于美食,排名第二。面對這么大市場潛力與需求,公益to C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顧源源認為,公益與慈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公益是一個參與的入口,而慈善則是解決問題。社會問題是解決不完的,但公益可以減少社會問題的出現,兩者具有本質的不同。


      在傳播方面,公益的傳播要尊重大家不做公益的權利,要包容多元的價值觀,做公益給想看想做的人看就夠了,想清楚為什么做公益,找到內心的愛,傳遞情緒。感同身受才能引發行動,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


      對機構而言,關于要不要出圈,這只是一種選擇。傳播與影響力是一種選擇,小而美也是一種選擇。


      企業影響力與美譽度是平等的,在兩者平衡時,可以考慮出圈;而當兩者相差較大時,就會有風險。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32.07.png


      04 公益出圈存在風險?


      喻紅巖與鄧江波認為,公益出圈風險是一定存在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出圈。出圈與商業是可以實現的,但風險就是企業沒有抱著尊重與同理心去做公益,把商業行為包裝成公益行為。但無論什么目的,未來會有更多企業參與公益,也會帶來很多問題。


      他們在討論中建議道:對于無經驗的企業,盡量把自己放在一個配角的位置,謙虛一點,才能規避一些風險。公眾是希望看到正能量的,公益要從改變世界的角度,讓人感受到價值。


      丁銳與顧源源則認為:公益、慈善、商業是互相融合的,公益組織被質疑不是因為負面消息太多,而是聲音太小了。一個明星出事會有一大群粉絲為他發聲,公益組織因為輿論扭曲力太小,而處于下風。


      公益需要改變落后的傳播方式,借助商業的方式,通過完善機構系統和制度,把捐贈人變成粉絲,增加輿論扭曲力。用專業管理人,用B端的服務做公益,需要更多商業參與。


      05 乘風而上,未來可期


      論壇上,關于出圈的風險,幾位嘉賓都給出了中肯的建議與美好愿景。


      顧源源建議,公益與國家需相配合,國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然后放權給公益,實現公益多元化,包容更大的可能性;公益組織要帶著耐心做公益,要做百年老店不要獨角獸,帶著初心堅持,不斷壯大。


      鄧江波希望公益組織能多對公眾參與方式進行創新,讓公益融入生活,每天都是99公益日。


      喻紅巖也期望公益組織能提供更多端口,讓每個民眾都可參與。


      丁銳期望未來每個人花的1塊錢里都有一分錢用做公益;商業海報有公益慈善的露出,公益海報也有商業的價值。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32.17.png


      此次平行論壇嘉賓們的激烈探討,為企業參與公益的融合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為打破基金會自身發展所面臨的困境,給出了寶貴建議。


      建輝基金會自創立以來,一直以“滿足捐獻者效用,從而創造更多捐獻者”作為基金會的使命,為實現“人人公益”的理想局面而努力。


      本次論壇僅僅是個開始,建輝基金會希望與大家一起,號召更多企業與個人積極發展和投入公益事業,為開創中國特色公益事業發展道路添磚加瓦,更加積極有為地建設一個有活力、有秩序的基金會生態。讓公益為商業注入靈魂,讓商業為公益插上翅膀。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
      關注微博
      大胆西西裸体美女人体_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_FREEHDXXXXMOVIE_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1. <td id="wg5k4"><option id="wg5k4"></option></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