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興旭
各位同仁,早上好!我簡單做自我介紹,我是焦興旭,之前在恩派做公益孵化器,剛加入這個基金會。關于今天的議題有四點和大家分享。
1、建高山。高山不在我們行業,高山在企業。比如說營銷,像步步高等在企業里面做的很好,而項目管理可能在華為。所以,真正好的技能不在我們行業,在外面。我們先要知道好在哪里;
2、知道高山之后要知道路徑,路徑是什么?現在行業里面很少有行業的知識地圖,我們真正的在一個職位里面需要掌握什么技能,什么知識。我認為每家機構都要有自己的知識地圖;
3、真投入。怎么講?每家機構愿不愿意花大時間培養你的人才。一家機構是否愿意花足夠的資源投入在人才培養是關鍵。像我們基金會現在每個人約有20%的時間投在內部培訓上,基本上相當于人力成本的20%全部用于自我培訓;
4、自我公益行業體會。我覺得我們行業的努力程度還沒有到拼天賦的時候,我們行業現在很少有員工、同仁每天能夠花3、4小時花在自我學習提升上。其實我希望我們每個同仁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在用于自我提升。
易昕
大家好,我是靈析的創始人,也是靈析的CEO,我叫易昕。和大家分享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做正確的,但艱難的決定。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作為一個女性的創業者,我經常都會遇到很多艱難的決策,非常難。我的一位老師告訴我,你和大部分人是一樣的,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會選擇容易的決定,但是實際上只有艱難的決定有可能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分享給大家的一個原因是說,今天我們在談人才素養和根基的培力,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百年樹人,大家也知道,這個根基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個向下的力量,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那么我們怎么來做呢?我提出來的觀點是我們用數據去傳承人才素養與根基的培力,如何來傳承呢?因為數據是我們可視的,可見的,有評測度的一件事情,也是我們的公眾可以感知的一件事情。我們可以通過數據的方式去來做這件事情,在座各位可能都會接觸到很多的捐贈人和我們的項目。大家很清楚的了解這些數據嗎?我們的捐贈人是有流失的嗎?他們的真正的訴求到底是什么?這些數據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我覺得現在是做改變的時候了。我們可以用數據的方式去傳承我們的人才素養和根基的培力。我覺得靈析可以伴隨著大家去做這么一件事情。這件事不太容易,因為效果不是馬上可以顯示出來,但是它的價值是非常非常大的,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謝謝大家。
清昭
首先說一下,今天的發言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我是13年病齡的患者(目前仍然在治療之中)。但是我想,不能因為我難以講話,就不能表達觀點。因為全國有65萬重癥肌無力患者還沒有被關注到,我非常珍惜這次發言機會,我想不應該因為講話困難而放棄,而且我也感謝大會允許我使用PPT來表達我的觀點。從2012年到2015年,我從一個人,到5位團隊伙伴,我們在關愛、健康教育、倡導、社區發展、行業推動等各個層面創造了這個領域的慈善第一。而這三年,我們團隊也經歷了公益人才的“六扇門”。首先是人才培養。我們招募的時候,有些人是通過聲音來判斷我們的智商。很多NGO都是單向流動的,NGO培養的優秀人才,往往都是在基金會。當然在人才儲備的問題上,我們很有優勢,患者社群是最大的能力資源庫。我們組織中有三個人是我們的患者,但是我們希望得到更多力量的參與。我們發現,有時候并不僅僅缺的是錢,而是人更缺。錢不是最重要的,但重要的是我們也沒有有錢。我們沒有錢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需要建立暢銷、多維、知疾苦、接地氣的人才。在此拋磚引玉,感謝大家的聆聽。
清昭:首先說一下,今天的發言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我是13年病齡的患者,目前仍然在治療之中,但是我想,不業績因為我難以講話,就不能表達觀點,因為全國有65萬重癥肌無力患者還沒有被關注道,我非常珍惜這次發言機會,我想不應該因為講話困難而放棄,而且我也感謝大會能允許我使用PPT來陳述表達我的觀點。謝謝。從2012年到2015年,我從一個人,到我們的團隊有5位的伙伴,我們在關愛、健康教育、倡導、社區發展、行業推動等各個層面創造了這個領域的慈善第一。而這三年,我們談對也經歷了公益人才的“六扇門”。首先是人才培養,有些人是通過聲音來判斷我們的智商。我們招募的時候,很多NGO都是單向流動的,NGO培養的優秀的人才,往往都是在基金會,當然在人才儲備的問題上,我們很有優勢,患者社群是最大的能力資源庫,我們組織有三個人是我們的患者,但是我們希望得到更多力量的參與。
我們發現有時候并不僅僅是缺的是錢,而人更缺,錢不是最重要的,但是重要的是不能有錢,我們沒有錢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需要建立暢銷、多維、知疾苦、接地氣的人才。在此拋磚引玉,感謝大家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