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謝謝李海,謝謝高顏值擔當主持人。
聽了兩天的會,非常認真,背著包在各個會場串,本來這個是李勁秘書長的活,作為一只公基,觀察一下非公基的事,有這么一個任務。這兩天學了很多的東西,在很多方面也有啟發。就從以下的幾點來給大家匯報。
第一方面,我們這一屆論壇已經是第七屆了,過去幾屆,我們更多的在談事,什么事呢?資助的事,項目的事,機構籌資的事,等等其他方面的事,但是這是第一次我們把整個的步驟和節奏往后退了一步,不再談第一線的事,而是倒推著看我們做這些事背后的人是如何成長,如何發展的。正因為是這個行業的人才,決定了我們做這些事的質量,所以我想這個也是我們整個行業逐步在從初始階段走向發展階段再走向成熟期的一個過程,我們更關注行業的要素,除了錢和物之外,我們更關注人了。這是非常大的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在各個分論壇里都有所體現。
第二塊,在這個方面,我們展現出來非常多新的支持人才的計劃。當然雖然主題是非公募基金會人才的培養與根基培力,但是事實上我們很多非公募基金會,甚至公募基金會已經拿出來很多新的項目做人才支持的計劃,尤其是對草根組織,包括阿拉善SEE基金會已經開始實踐的創業+計劃、勁草騰行計劃,以及南都(基金會)現在已經獨立的銀杏計劃等,都已經成為行業推動人才發展的標桿性項目。這些項目帶來了非常多對行業的促進,尤其是從傳統的項目資助轉向更關注人和機構發展的這個角度起到非常大的帶領、推動和標桿的作用。第二塊,不僅在行業的整體支持上,在一些細分領域上,例如千禾基金會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壹基金聯合資助的壹創投“她”計劃,既從女性公益組織的人才培養的結合支持和項目支持統為一體,既有項目支持,又有人才支持,既有學習計劃,也有實踐計劃,這樣的創新也是代表了新的亮點,代表了非公募基金會對NGO支持,對NGO行業推動的新的亮點。
另外,在我們整個行業,尤其是在大會這次體現的非常好,大家看到尤其是剛才李海講到,今天下午我們的大佬非常少,當然尊敬的前輩們,高老師、陳老師,還堅持在陪伴著我們,但是真的我們行業的知名的,不能講是老一輩,但是資深的一輩越來越少了,這個舞臺確實留給了年輕人。昨天的報告上清晰的顯示,80后的項目官員占到行業的64%,這無疑體現出年輕一代已經成為基金會業行業,乃至NGO行業的主力,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轉變。那么這次大會的主題緊扣這些青年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我認為是非常恰逢其時的。
同時,移動互聯網帶來新的變化,不僅是改變了現在的商業社會??赡軆赡昵吧虡I社會開始談變化,但是這次各個分論壇板塊都不約而同談到了變化,包括連啟棟老師這樣穩重、理性的第三方的觀察者,在今天上午的分論壇上也談到了他深刻的感受。所以我想這個變化帶來的方面是非常多的,用三個嘉賓具體的話體現一下。第一個,在上午的論壇里,阿里巴巴的林宏偉提到,我們現在在阿里平臺上的小項目已經占到了六七成,已經不再是大項目了。不再是包括壹基金在內的大基金一統天下的時代,而變成小機構機會平等的新的時代,這是非常中國的變化。第二個,越來越多的觀眾可以便捷的參與公益,過去的生態系統是捐贈人捐給基金會,基金會資助給NGO,最后NGO去幫助解決受益人面臨的社會問題?,F在新的生態系統下,公益組織在用更創新的方式,用公眾參與,用新的技術,用新的途徑,用新的平臺和聯合的方式,鏈接更多解決問題的資源方,而不僅僅是資金,從過去的單線條已經變成復雜的系統,變成多元鏈接的系統,可以從更多角度共同解決和推動社會問題,這是不可逆轉的社會趨勢。同時提到了公益必須走向公眾,這是大家的事,不再是NGO小圈子的事,我想這個觀點,這兩年的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可能對大家的沖擊是非常大的。
第二塊,基于這個背景下,瑞森德的劉盛提到,我們不能放棄自己努力的可能性,什么意思?在新的眾籌時代,在公眾參與的時代,在參與爆炸的時代,僅僅依靠我們行業內自己,靠傳統的鏈接,傳統的鏈條來解決問題已經不足以動員更多的社會資源,不足以讓自己的機構有更多的資源、能力更快速、更專業的解決問題,在新的能源下解決問題。
第三塊,最后用曲棟的話講,面對這些變化,要有擁抱這些變化的心態,我們必須改變,順應客觀的潮流和發展規律,用我們年輕一代和新的互聯網時代思維,一些創新的思維、方法和工具,來解決社會問題??赡苁抢掀垦b新酒,也可能是新瓶裝老酒,但是跨界的創新,勢必會推動我們在傳統行業單鏈條解決困境的不足,讓更多人參與到公益中來,讓更多的力量參與到公益里來,參與到解決社會問題里來,這個不僅僅是我們公益行業,不僅僅是我們非公募基金會行業的責任和價值。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