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非:謝謝,其實我在來的時候,我很忐忑,我和慶川說“你們邀請我們去,你們沒有邀請錯嗎?你們不怕我們吐槽嗎?慶川和我說“我們評估過,我們應該能接受”。好吧,我試一下,希望讓主辦方接受,也讓各位接受。
首先是要表揚。在這次的一些論壇上,我能夠看到很清楚的亮點,比如說我們看到的項目官員協力營,這以前是沒有的。也回應到了一線項目官員的需求,我為了了解這些資料,大家反饋怎么樣,專門找凱文,看大家怎么聊,怎么看這個需求,發現這個是共通的需要,回到一線是這個問題,人的成長在哪里。因為這個所產生出來的公益奇葩說,放在幾年前可能很難想象會有這樣的節目存在,但是它在這里有了,資本和人誰更重要,但是在這里,我很現實的說一句,在這個論壇,是一群沒有資本的人在討論資本和人誰更重要。對不起!
我也看到了勇氣。說實話,當我看到在座很多85后、90后在臺上很勇敢,表達的特別清晰,特別流利,可以說自己不是因為公益的情懷,太牛叉了!敢說自己不是因為公益情懷,我就可以不鳥資助方來做事情嗎?我還是有點害怕的。但是我看到85后、90后這群小伙伴們成長起來,而且主辦方給了他們這樣的舞臺讓他們踴躍的表達。但是恰恰是因為這樣,我有一些擔心,我在來的時候和高老師一直在聊,她在這行有幾十年的經驗。十年前,我開始做公益的時候,我們會講賦權,公民社會,社會性別,但是好像實名制我們很少聽到這些內容去哪里了。但是我看到協力做的培訓,為什么現在還要重新去講這些東西呢?我們的傳承在哪里。高老師說,我們的時代變化太快了。確實是,我們的時代變化太快了,所以讓我們自己都沒辦法去停下來緩一緩,去想一想我們的NGO在前面二三十年里面積累的經驗,在現在急劇變化的時代可以轉化成什么呢,積累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有嗎?我認為這個恰恰是說我們的前輩們,不管是高老師,還是許老師,他們更多的分享,把他們的經驗分享出來,讓大家來傳承,也正因為有這樣,我有必要擔心。過去一年多里面,我沒有對這個圈子太接觸,我作為旁觀者,我看很多各種各樣的項目比賽,看到各種各樣講公益創新、公益創投,講各種各種的用基金撬動杠桿,要取得很大的社會效應??墒侨绻闵钊胱鲆粋€NGO項目的時候,你會發現說你的一個項目,怎么可能是說你用一年兩年很短的時間就達到社會效應呢,到農村做扶貧,三年的時間要達到很大的改變,可能嗎?現實嗎?我想問在座有多少基金會說我們會愿意花時間去陪伴支持我們的合作伙伴成長的,會愿意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支持我們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做一個項目,一個機構,看著一個社區一點一點的發生改變。如果有這樣的基金會,我想你們一定會成為中國最優秀的非公募基金會之一,我毫不猶豫的相信。
第三,我說這次論壇還是很有勇氣的,因為挺榮幸的。前面公益奇葩說,有不同的地方在辦這個活動,但是我覺得勇氣是不夠的,或者說我覺得整個公益行業對于非公募基金會來講,我們還是非常缺乏勇氣的。我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前些天我接觸一個勞工公益機構,他們僅僅是因為接受一些境外資金,就導致他們的辦公室被關閉。這個勞工公益機構說找不到基金支持,我問為什么不找國內的基金,他們說找不到??!那好,問題來了,為什么說一個做工人服務的組織要找一個基金會那么困難,反而說有大量的基金會的資金花不出去,不僅僅是功能組織,還有很多同性戀群體,做倡導的群體,他們普遍都面臨著資金困難的處境,可是他們真的是有很高的風險嗎?未必吧,你們真的支持了他們,難道就會因為支持而導致出現很大的問題嗎?未必吧。我們看到很多非公募基金發起人是企業家,其實我們去看,企業家我們尊敬他們的,不僅僅是因為錢吧,當然錢也重要啊,但是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是看到企業家背后冒險、強大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公益界存在嗎?我們會愿意在這樣的一個變革的時代去冒風險嗎?如果我們承認公益是為了推動社會變革,那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我們會愿意為此承擔什么樣的風險,付出什么樣的代價,怎么樣讓社會變得更美好,這是我留給大家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