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洲鴻:大家下午好!第七屆非公募基金會論壇年會就要拉下帷幕,這幾天議程太多了,我比較老實,在一個分論壇坐下來,還有那么多分論壇沒有聽到。剛才的分享還有觀察員是很不錯的。年會要結束了,我首先代表組委會和輪值主席要感謝很多人,首先要感謝民政部、廣東省民政廳以及深圳市民政局等政府部門對論壇的指導和支持。第二個要感謝我們11家組委會,謝謝大家的不離不棄,謝謝大家的行業擔當。這11家我就不念了,材料上都有。還有要感謝新奧基金會,多年來一直沒有加入組委會,但是每年都支持我們的年會。最后我還是要特別感謝一下我們的輪值主席,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的黃女士、李海先生,這兩天很辛苦。還有我們的總干事韓路(音)、曹文瑞(音),他們都是默默在的后面。以及很多志愿者,大家看到他們工作很辛苦。最后還要謝謝各位遠道而來的同仁,特別是要感謝300多位付費參會的朋友和100多位來論壇分享的嘉賓們。希望兩天的會議讓你們感覺到不虛此行,物有所值,沒有白花錢。
我回顧一下論壇發展,到今年非公募基金會論壇已經7年了,我也比較奇葩,連續參加了7年,第一屆我在南都基金會就是輪值主席,然后到了敦和又是輪值主席,連續7年參加,然后輪值2次。我可以說見證了論壇發展,從誕生到成長的這么一個過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它的誕生是源于一批有擔當的非公募基金會行業的領導人,看到非公募基金會發展十分迅速,覺得應該搭建一個平臺來大家一起交流,來討論非公募基金會行業的發展,為公益行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坦白的說,我們剛開始要搭建這個論壇的時候,實際上很多基金會反應比較冷淡,很多人覺得我把自己機構做好就行。行業的事情和我沒關系。但是這么多年下來,我們可以看到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非公募基金會和NGO的認同,也辦的越來越有質量,成為行業的品牌。不僅推動非公募基金會行業的發展,也促進了NGO和非公募基金會的交流。昨天晚上我們在開非公募基金論壇的組委會,很多非公募基金會就在一邊旁聽。很多的基金會當即表示希望加入這個論壇,為行業發展做貢獻。我們感到特別高興。
7年來,我們探討的題目非常豐富、多元,可以說非公募基金會發展的道、術和勢都涵蓋了,大家貢獻了很多的智慧和經驗。每年參加這個會都可以吸收到很多的營養和力量。第七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貫穿始終的主題是傾聽一線的聲音,從杭州、福州、成都、西安四個城市的分論壇主題設置和嘉賓安排到項目官員的協力營的成員來源,從組委會與中國發展簡報合作的“傾聽一線聲音專題報告”到本次年會主題,非公募基金會的人才素養和根基培力,對議題和分享嘉賓的安排,我們都把傾聽一線聲音貫穿始終。我們認為非公募基金會的發展希望在人才,重視和尊重一線人才的聲音,激發他們的活力和創造力至關重要,我們是這樣規劃的,也是這么做的。近年來,公益人才培養逐漸成為熱點,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行業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的投資于人的項目,社會工作管理碩士、人民大學有百人計劃,還有我們在深圳很有名的公益星火計劃等等。大家一起構建一個培養公益人才的體系。公益人才培養的根基是什么呢?可能在座的每一位都有不同的答案,剛才陳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個很宏大的這么一個人力模型。
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們敦和基金會在北京也有辦公室,位于國子監街。這條街很有名,國子監、孔廟都在這條街上,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在古代國子監是我們國家的最高學府,為國家貢獻人才,孔子是教育家,特別重視教育,認為優秀的人才必須要有全面、良好的道德品質。所以,像大學里面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反復強調的都是個人的道德修養。我認為作為優秀的公益人才,除了要掌握這些項目,包括籌款、傳播、管理的技能,更重要的還要修德,要能和德兼備,我們社會組織為以德為本,以實現公益的使命及社會價值為宗旨,以非盈利為主要原則,致力于解決社會治理、社會服務等各領域的社會問題。
最后給大家報告一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的想法,昨天組委會經過表決,產生了第八屆論壇輪值主席,然后第七屆就要下臺了。華義(音)是輪值主席之一,他說有走向圣壇的感覺。即將登臺的是哪家基金會呢?它就是福建正榮慈善基金會。讓我們向正榮基金會表示感謝和祝賀!我相信明年年輕而有朝氣的正榮基金會會給我們呈現與眾不同的論壇。
隨著非公募基金會行業的發展和壯大,如何更好的為行業服務,在昨天晚上的會議中,論壇組委會也初步達成了兩點共識,一個就是要擴大論壇的這種參與度,增加論壇的成員,讓更多優秀的非公募基金會加入進來。二是要招標成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使論壇有相對穩定、專職的團隊,論壇能夠更好的持續和傳承,更好的為非公募基金會行業的發展服務。
在這里,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優秀的非公募基金會加入發展論壇,讓星星之火共同推動行業發展。我們期待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能夠星火相傳,在公益行業成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7年來,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的年會足跡走過北京、廣州和深圳,2016年非公募基金會論壇將走進上海,讓我們明年相聚在上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