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wg5k4"><option id="wg5k4"></option></td>

      朱衛國:數據、信用、動能是未來公益的支點
      2018年08月23日 作者:朱衛國

      2017年11月22日至23日,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7年會在成都川投國際酒店舉行。本次年會是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轉型升級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后的首屆公益盛會,也是基金會論壇的第九屆年會。為期兩天的會議,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關心基金會和公益事業發展的571家機構的918名嘉賓與會。其中,基金會197家,有近200名理事長和秘書長蒞臨現場。

       

      以下為主旨演講環節——圍繞“新生態”,阿里巴巴集團綜合政策研究室主任朱衛國的演講實錄,演講題目:《數據智能與公益未來》。

      注:本文為嘉賓確認后公開發布,轉載使用請以此版為準。


      640.jpeg

      朱衛國,阿里巴巴集團綜合政策研究室主任

       

      今天論壇的技術場景,感覺像是阿里巴巴在開年會。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數據智能與公益未來”。


      一、數據時代


      我們是不是已經進入了數據時代呢?是的,我們已經被數據包圍。尼采說“有力量的地方,就有數據,她更有力量”。這句話在阿里巴巴看來,是百年前先知對數據時代的預言。數據是力量的足跡和意志的留痕;數據是與勞動力、資本相平行的第三種生產資料;數據是與石油,電力相平行的第三種能源;數據是與物質和能量相平行的第三種世界的構成。


      640-2.jpeg


      阿里巴巴是一家數據公司,數據是我們核心競爭力。有統計局領導到阿里巴巴調研,說“你們這么大的公司,有這么多數據,為什么沒有一個數據統計部門?”我們回答說“在阿里,一切在發生的時候就已經被統計了?!?/strong>去阿里巴巴參觀的人很多,今年1月到10月份,阿里巴巴正式接待的參訪就有1500場,到阿里巴巴看什么呢?就是一幫年輕人抱著電腦,還有一堆桌子,除此之外沒有別的。


      馬云說,阿里巴巴還有未來可看,而這個未來,正在通過我們的數據大屏顯現出來。那塊大屏上所有的數據都在瞬時發生。阿里巴巴的秘密就是數據的芝麻開門。數據是人類自己產生的能源,這種新的能源不像石油和電力等消耗型能源,會越用越少。數據這種能源越用越多,越用越值錢。


      數據時代必須滿足4個條件


      640-3.jpeg

      /var/folders/0v/bb3b9w9176bd_6239qp751j8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第一,數據在線化、結構化。大數據不僅僅是量大,更關鍵的是在線。所以在阿里巴巴,我們常常稱為云數據和大計算。第二,算法及其不斷優化,就是機器學習。第三,與數據匹配的計算能力。在阿里巴巴,阿里云可以把一萬臺電腦連在一起當一臺電腦使用,提供與大數據匹配的計算能力。第四,低成本商業化成為現實。大家知道大哥大的時代,要儲存1G的數據需要1萬美元,而現在只需要3分錢。低成本使數據的商業化處理成為可能,我們并因此進入了數據時代。


      目前數字經濟在主導全球經濟的新動能。今天全球市值前五的公司列了一下。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和臉書,他們的市值均超過5千億美元,而他們五家公司市值的總和相當于德國的GDP。數字經濟有一個非常的特點,叫粘性。這是一種滿足并不斷升維需求的魔力。“垛手黨”和“敗家娘們”都是粘性的表現。


      640-4.jpeg 

      /var/folders/0v/bb3b9w9176bd_6239qp751j8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無論是AT還是BTMD,都具有很強的粘性,而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的粘性更強。數字經濟的粘性,使得巨大的規模效應和精準的客戶體驗結合起來,擺脫了以往企業越大越脫離群眾的詛咒。這就是平臺經濟體的生命力和魅力。


      數字經濟激發出從來未有的創造性和想象力,真是“神思方運,萬涂競萌”“泰山遍雨,河潤千里”。

       


      二、數字經濟的運營


      技術的迭代,在改變商業形態的時候,也在同時改變經濟組織的形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數據經濟的運營有幾個方面,第一數據智能,第二網絡協同,第三生態再造,第四平臺治理。

       

      640-5.jpeg

       

      1、數據智能


      阿爾法元,天貓,幽靈,還有特斯拉。這些都是數據智能的典型代表。數據智能解放了大量的人力,使得機器有了自身的邏輯和判斷。


      640-6.jpeg

      /var/folders/0v/bb3b9w9176bd_6239qp751j8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今年阿里巴巴雙十一的全球狂歡,24小時產生1682億的交易額。阿里巴巴辦雙十一,一個重要的目的是實現技術大練兵。制造一個基于人口紅利的巨大應用場景。這樣的場景逼著我們把技術水平拉升上去。今年的支付峰值再創新高,達到25萬筆/每秒,什么概念?全球最大支付機構的VASA卡,它的支付峰值只有一秒1.4萬。第二,實現精神狂歡。精神狂歡放松的是阿里巴巴團隊,這是帶團隊的辦法。我想說這么大的量,24小時,阿里的同學都在狂歡,誰在干活?我們的數據智能在干活,這就是平臺經濟的力量,數字的力量。

       

      我還想對比特斯拉跟通用,這是兩個時代。特斯拉去年賣了不到8萬輛車,通用賣了將近一千多輛,特斯拉凈虧6.72億美元,通用凈利潤是94億美元。而特斯拉的市值570億美元,而通用的市值是520億美元。

       

      640-7.jpeg

       

      什么是數據智能?數據智能就是算法、數據和計算集合的智能。數據是能源,算法是引擎,計算是能力。數據智能最大的優勢在于,它使得從原來的利用數據決策,到數據自主決策。


      640-8.jpeg

       

      2、網絡協同


      說網絡協同必須提麥特卡爾夫定律。這個定律說,網絡的價值和網絡上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你們看,目前阿里電商用戶5.35億,騰訊9.38億,螞蟻金服4.5億,臉書20億。網絡協同,使得我們和一個更大的力量鏈接在了一起。正像王陽明所言:與其為數頃無源之塘水,不若為數尺有源之井水,生意無窮。

       

      640-9.jpeg

       

      3、平臺生態


      在技術變革面前,一切商業模式都是紙老虎。隨著人類的技術進步,我們從工廠、到公司、到跨國公司,到現在的平臺經濟,不斷升維。在平臺生態中,小前端,大中臺,富生態的結構和傳統公司、傳統的跨國公司有非常大的差別。平臺的實質是一個多元生態的經濟體。

       

      640-10.jpeg

       

      4、平臺治理


      阿里巴巴2015年專門設立了平臺治理部。平臺治理部到底是什么?如果讓我比喻,相當于一個經濟體里面的小政府一樣。平臺治理有規則、算法、數據和信用,共同構建平臺治理。在平臺治理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算法。算法這個東西很厲害,算法就是牧童遙指杏花村。國慶節前后,人民日報痛批算法,也可以看出大家對算法的關注。

       

      640-11.jpeg

       

      面對數字經濟大大潮,世界各國都在通過調整治理結構予以應對。例如:阿聯酋在內閣設定了專門的人工智能部,英國上院設立專門的AI委員會,機器人Sophia已經成為沙特女公民,而丹麥政府正在考慮向世界上的主要Super Firm派駐大使。在丹麥外交部看來,在數字經濟時代,跟這些Super Firm打交道,跟同主權國家打交道同樣重要。

       

      在我們國家,面對互聯網經濟的治理,也講到線上線下結合,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單純行政監管向社會協同治理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機制,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智能化和專業化的水平。平臺經濟體,可以通過數據分享、技術賦能和治理參與等形式,實現與政府部門監管的協同共治。在這個方面已經有了鮮活的實踐。而最近人民日報上又有一篇《數字經濟時代 呼喚協同共治》的評論文章。

       

      三、未來公益


      公益的功夫也在公益之外。易經有“極數知來之謂占”,就是你把所有的技術和數據的可能性窮盡之后,你就知道未來。馬云說大數據時代可以搞計劃經濟,大概也是在表達這層意思。因為數據可以把所有的東西弄得很清楚。

       

      在阿里的生態中,已經有很多根植商業的未來公益發生。例如,芝麻信用,團圓,云劍行動,螞蟻森林,城市大腦等。

       

      未來已來:阿里數據智能公益


      640-12.jpeg

       

      未來的公益已經在現在的商業領域里面扎下了根。

       

      第一,芝麻信用,因為信用所以簡單。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我們說杭州丈母娘找女婿看芝麻信用就可以了,因為芝麻信用同時說明了一個人的實力和品質。未來,信用將使90%的押金消失,使80%的證明消失,這將對民事和行政法律關系,產生直接的影響。

       

      第二,團圓。這是基于阿里的公益產品。去年發布的1317名兒童失蹤信息,找回率為96.74%,充分利用高德地圖形成的人工智能,幫助警方打拐。這不就是公益嗎?

       

      第三,云劍行動。數據賦能精準打假的公益產品。以前只是在浙江用,后來擴展到長三角、珠三角。阿里巴巴把這個數據給執法機關。阿里利用數據智能主動防控攔截下架假冒商品是線下權利人投訴下架商品的26倍。淘寶發布的打假地圖,通過大數據挖掘18萬個店鋪背后疑似售假團伙61330個,這不是公益嗎!

       

      第四,螞蟻森林。支付寶碳帳戶產品。在座的很多年輕人可能都是,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鬧鈴而是螞蟻森林。一年的時間,2.3億用戶,1025萬棵樹,累計減排122萬噸,日均減排5000噸。這不是公益嗎!

       

      第五,城市大腦。把數據智能技術用在城市治理方面。城市人工智能中樞,讓城市能夠自我調節,與人類良性互動。通過ET城市大腦,使杭州的車輛通行速度提升了11%。這不是公益嗎。

       

      未來公益的支點,首先還是使命。



       640-13.jpeg

      沒有使命的人走不遠。如果一個公司把掙錢作為公司的生命,就像人把喘氣作為生命的意義。這樣的人一打就倒了,倒了站不起來。有使命的人百折不撓。我覺得數據,信用,動能,是未來公益的支點。數據,包括管理數據,主體數據,業務數據。管理數據主要在政府。主體數據可能在政府中,也在行業協會中。這些數據要實現全面的打通。

       


       640-14.jpeg


      數據時代,數據必須要共享,共享數據才有價值。信用,誠信激勵,失信懲戒,技術支持。發改委在牽頭組織這個機制,民政部也參與其中。再一個就是動能,動能首先是制度,其次是信仰,再一個就是商業的根基。

       

      最后兩句話送給大家,這是《財富的責任》里面引用的一句話:“如果有人問我,一個人為何必須做好事。我的回答是,這個問題就不像是好人提的?!?/span>

       

      我們就是要做好事情,好好做。實際上,一切真誠的努力,都是公益。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
      關注微博
      大胆西西裸体美女人体_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_FREEHDXXXXMOVIE_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1. <td id="wg5k4"><option id="wg5k4"></option></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