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wg5k4"><option id="wg5k4"></option></td>

      馮侖:要求所有企業家都“裸捐”將非常不幸
      2010年10月29日 作者:馮侖

      各位朋友早上好!非常高興在這一起來分享一下我對公益基金,特別是私募公益基金的看法。大家知道在前一段,因為比爾蓋茨、巴菲特來中國倡導慈善和公益,引起了大家很大的討論。這個討論大概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一個就是我們到底目前民間的慈善和公益究竟在中國是什么樣的狀況?第二個就是我們企業,特別是企業的領導人,包括一些創造財富的第一代人,究竟應該怎么樣面對這樣一個挑戰。第三個就是我們今后應該怎么樣發展慈善的問題。

      我想在這方面有一些觀察和大家分享。首先,我認為中國當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民間對公益或者慈善發展的和整個國民經濟的轉型和體制改革是相適應的。不光如此而且發展得非常好,我認為甚至超過了原先的預期。為什么這樣講呢?我想我們要做一些比較。我們比較發現,從國外來看,美國已經200年,現在有10萬家私人的基金會。我在三年前去美國考察,考察過所有最重要的一些私募的永久性基金。大部分是在創業者第一代以后,第二代、第三代才開始。在中國目前所有的私募公益基金會里面的捐款人,大部分都不超過15年時間。就是創業從零開始,不到15年就開始想這個事情,甚至開始設立基金會。大家知道比爾蓋茨,從75年到2000年,經過了20年,他已經成為首富很多年才開始設立基金會。巴菲特從賺錢開始,到決定捐出這么多錢,大概花了50年。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財富創造者,民營企業家,其他的有善心的人士,應該說與國外發展的階段和我們國內目前改革的財富創造的信用和時間來看,應該說并不應該慚愧,甚至更應該自豪。更何況這樣一件事情,是在一個特別的背景下,也就是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時間非常短,而且占用的資源非常少。目前民營企業承擔了75%以上的就業責任,提供了50%的稅收,對社會私人部門的捐款去年已經超過了公共部門,同時占有的公共資源不到30%。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做到我剛才講的狀況,確實我們應該感到自豪和驕傲,應該感覺到社會給我們的鼓勵,我們也應該有所進步。

      第二件事情就是談到了“裸捐”這個問題?,F在多數企業家對這個問題持審慎的回應。作為個人,每個人對財富的支配有自己的權力。但是作為一個社會,如果我們去考慮、要求、期待甚至誘導所有的企業家都采取“裸捐”的姿態,我個人認為是非常不幸的。這個不幸不是我今天危言聳聽。我認為有兩件事情值得我們今天深刻思考,第一件事情就是我們對公益和慈善事業的進步,不應該妨礙民間財富的基本創造制度。也就是說財產的所有結構和自由的市場經濟,以及企業正常的經營。如果我們的公益和慈善傷害到財產所有制,傷害到私人企業繼續的發展,傷害到民間財富的既有格局,傷害到財富創造的動力,那么我們的源泉沒有了,你也最多就是一次,后來就不可能再有。

      當下在公益慈善大行其道的時候,我們要小心的保護以財產所有權為邊界非常清楚的有效的市場經濟制度和企業財產制度。

      第二個就是我們把這個錢捐給誰。56年的時候我們把這個錢捐給政府。所有的捐給政府以后就形成了國有企業一統天下。最后國有企業變成超大超強,無所不在,無所不包,以至于抑制了民間所有造成財富的動力,造成了國有企業低效率、沒效率、浪費,最后導致經濟發展很慢,停滯。

      如果今天我們的公益慈善事業能夠把這些錢更有效的捐贈給,尊重捐贈人意愿,像真愛夢想這樣的機構,能夠規范的、專業的治理,同時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捐給社會而不是政府,我們才能夠保證公益慈善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如果今天我們仍然是所有都“裸捐”,捐了以后90%進入政府,最后的結果又是變成普天之下、莫非國產。所以這點非常重要。

      正因為這樣,我們今天探討私募公益基金才非常有意義,因為它承載著所有人的愛心和我們對公益事業發展的健康方向。這是我們的一個觀察。

      當下我認為最重要的有幾件事情,希望與各方面分享。

      第一,要更快速、更大量、更有效的推動私募公益基金數量上的增長。剛才楊局長給了非常好的信息,就是今年會超過一千家。數量很重要,我想起來93年在沒有《公司法》以前,民營企業發展的數量都特別的多。上個世紀93年以后,民營企業發展的登記注冊越來越容易,最后就發展到現在有700多萬家民營企業。然后你們才能看到萬科,看到阿里巴巴這些優秀的企業。這個數量增加有兩方面,一方面要在注冊方面給一些更透明、更順利、更方便的政策。今天早上有一個八卦,是講劉嘉玲生孩子的故事。劉嘉玲說了堅持要自然造人。另外一版是李兆基的公子用人工的辦法了造了三個孫子。第二個辦法怎么樣自然造人呢?劉嘉玲說了絕不設防。就是說一個機構、一個人,你要能夠很好的發展和生產,第一不能設防,第二要自然推動。什么意思呢?就是現在對私募公益基金,我認為不用設防,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這些人把錢拿出來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想法了,他沒有留給自己。如果你還設防,那么這件事情就會挫傷他。況且我看了一下,背板上所有的機構,90%以上都是民營背景的。在中國民營企業,包括一些私人,包括像李瑞環這樣以前的國家領導人,都能夠拿私人的財產來做,首先他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動機,他有這愿望,所以大家應該鼓勵,所以不能設想,這件事情不會出太大的事情。

      我們看,因為走在馬路上總會出車禍,每天高速公路上消滅大概一個連的人,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說把高速公路關閉。今天我們數量遠遠不夠的時候,即使出個別的狀況,我認為仍然堅持數量上要盡快的增加。只有數量增加才能像企業競爭一下,細分市場,專業獨立,最后才能比較出來。像真愛夢想對信息披露非常好,那些披露不好的就沒有人理了,最后是自然競爭、自然選擇的過程。

      在美國大家知道有很多基金會,其中有很多基金會是非常怪異的。比如說有些基金會是專門拯救海外美國人利益。是由一個特種部隊退伍的人做的,比如說解救伊朗人質,政府沒有辦法,這個基金會拿錢在海外組織特種部隊把人質搶過來,這也是公益,是國家利益。所以我們只有數量足夠多,我們才能夠分門別類來做很多細節的公益,所以數量還是很重要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們當下的重點就是除了慈善還應該更強調公益。這兩件事情我發現概念很復合,兩個概念是重疊在一起。在西方大部分慈善是一個字,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在中國,早先慈善文革的時候,是一個負面的概念,后來把它逐漸中性化了,為了這樣大家又發展出公益。所以你看上面有公益慈善基金會,有公益基金會,有慈善基金會。那么在中國歷來慈善這件事情和倫理道德有關系,在西方是和宗教有關系。

      另外在中國的文化語匯理論,總是和富人、窮人有關,和強者、弱者有關。所以慈善是引起道德聯想和爭議,同時又強化了弱勢和強勢、貧困和富裕的內涵。大家會從這些方面想很多。但是公益這件事是面向所有人的,不分貴賤,不分強弱。所以在漢語這個詞匯里,公益更接近公民社會微觀的NGO組織。

      所以在當下,我覺得需要相關部門和媒體大家把這個事情搞清楚。在中國除了我們要堅持傳統之外,更應該把重點放在現代的公益組織建設上。因為公益組織的建設是幾百年以來中國所沒有過的。而傳統的慈善幾千年以來就不乏其人。所以我們認為中國在改革開放和走向現代強國當中,我們應該創造出一些新的公民社會微觀機制。其中之一就是要強調建立現代規范治理、專業管理、真正有效的公益組織。而不是傳統的慈善組織。所以在今天都很重要,既然漢語已經把這兩件事分開了,我們就更應該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更強調專業的公益組織。用現代的公益組織和NGO的方式來組織好我們的公益基金會。避免現代的公益基金會淪為剛才講到的不好現象,變成某些企業套利,或者是資產處置的方法,或者是群眾的一個心理補償,都變成了一些扭曲的情況。所以應該大規模的持續宣傳現代公益組織的理念、方法、制度。

      最后一個問題,我建議需要大規模的培訓、培養專業的人才?,F在的公益組織的確大部分人才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如果是公募的,政府下面的基金會來自于政府部門的退休人員和內部人員。民間的私募基金會的人員有很多是來自企業人員。這兩方面都會把原來的組織背景、組織文化、價值觀影響到公益組織的發展,這樣就會使公益組織的發展不夠專業。我們希望能夠在一些大專院校,特別是像北京師大已經開始與“壹基金”建立公益學院,能夠很好的培訓人才。我們現在需要特別多這樣的人在,而且我也知道現在很多公益基金會在找這樣的人才很困難。我們只有大量的人才,就相當于我們20年前沒有MBA,我們用的人都是江湖人士。今天我們再也不會用這些江湖人士,我們會用從名校畢業、MBA或者是大公司培訓過的人,這樣公司才會治理規范。所以我們也希望在NGO組織、公益組織當中使用到大量的專業人才。

      現在有一個非常樂觀的地方,所有這些公益組織,特別是企業和個人捐贈的私募公益基金,在用這些人才方面的薪酬、福利和激勵方面,已經完全能夠按照市場的標準。也就是說在公益組織當中服務,所得到的基本的保障,不差于在營利單位。這樣也會激勵人才流動,同時也能夠對大學生就業有一個很好的吸納。

      總之,我個人對私募公益基金的發展,包括對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是充滿信心的。而且也希望和大家做更多的努力,以有限的能力推動這樣一個無限發展的事業走的更好,謝謝大家!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
      關注微博
      大胆西西裸体美女人体_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_FREEHDXXXXMOVIE_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1. <td id="wg5k4"><option id="wg5k4"></option></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