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志愿者朋友們、NGO各方面的伙伴們,以及我們各方面的領導、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我叫翟雁來自北京惠澤人咨詢服務中心,我想今天跟各位匯報的主題是關于災后重建當中的志愿者,通過我們南都基金會支持的這樣一個調研項目來探討如何讓災后重建的這樣一個社會充滿生命之血。我特別害怕有這樣的一個講臺阻礙我們和這么多朋友們的交流,所以我會站出來跟大家來分享。
前UNDP署長馬克先生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志愿者是我們健康社會的生命之血,這個就是在聯合國將2001年決定為國際志愿者年的時候說的這句話,這句話確實也是影響了我的一生,也正是從聽到這句話開始,我從2003年開始,致力于從事志愿服務的能力建設以及這個事業的機制建設的推動工作。所以才會有我們今天的這樣一些內容。
我今天向大家匯報的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關于我們惠澤人和這樣的一個調研,它的背景。
二,我們在調研當中主要的發現,發現的核心的問題。
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所采取的一些的策略以及一些核心的建議。
所以如果說剛才呂朝先生主要是探討關于NGO在孵化的這種非??茖W體系的這樣的一個理論化層面,那我這邊跟大家匯報的可能更側重于是在實踐的、運行的這樣的一個操作性的層面,來向大家匯報。
那第一個是想關于惠澤人和512的志愿服務的調研,我想從兩個層面跟大家匯報一下。
一,關于惠澤人。
二,關于我們這次調研。
惠澤人是以志愿來促社會發展的這樣一個機構,我們的主要目標對象就是關于志愿者和這些志愿者組織,那我們其實是希望通過這個志愿者所從事的志愿服務,來使這些社會的弱勢群體及其社區來受益,我們的使命是以志愿促發展,主要是通過能力建設來推動志愿服務的這種效益,從而使志愿服務能夠促進這個社會價值的創新。
我們愿景是實現一個人人樂于志愿服務的,我們都說將來不管是我們在座的,我們全中國每一個人都將成為一個志愿者,這就是我們的愿景,我們主要在最近這五年,我們核心致力于三個領域。
一,關于提高志愿者組織和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效益的產出及能力的增加。
二,我們主要是進行一些實際操作的這樣的機制和運作形式的探索。
三,政策的倡導和大環境的一些改善。
那在這個當中其實我們也是通過了三個這樣的途徑。
一,能力建設。
二,我們也開展一些社區的實踐的志愿服務項目,所以惠澤人還仍然是一個項目主導型的這樣一個民間組織。
三,我們是對公眾和政府,以及相關的一些媒體來做倡導。
通過這三個途徑,其實是希望能夠實現這樣的一個志愿服務事業的促進,正因為有這樣一個背景,在512地震發生以后,從5月22號惠澤人響應南都的號召,我們參與512志愿者的賑災的調研。那這樣的一個調研實際上是從5月22號一直在3個月的期間,我們分多次去下到災區進行實際的這樣一些考察、訪談、問卷以及我們去觀察等等的這樣一些方式來開展的,回來以后就進行研討還有報告的數據的分析。
那么這個調研的總目標,這樣的一個調研實際上,其實我們是想來看一看,希望能夠通過這個調研,為真正的NGO參與,特別是志愿者來參與災后重建,為這些志愿者和志愿者組織提供一些能力建設的依據以及相關的一些建議。同時我們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一個調研所開發的這樣的一些,無論是案例、教材以及相關的一些建議,是促進災后重建的志愿服務事業的可持續的發展。
那在南都基金會的支持和幫助下,實際上我們的調研也是分了三個層面來開展的。
首先,我們是以志愿者這樣一個角色去切入進去,通過訪問、調查,我們是一個動態追蹤大量的志愿者,從而去看他所在的組織和組織的關系,以及這樣的NGO在從事災后重建當中,他們在和志愿者的這種互動的關系,以及他們所從事的志愿者項目,是一種什么樣的形式,效果怎樣,進而去看NGO組織它們所涉及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它們所身處的外部環境,包括政府關系,包括一些政策限制,還有社區的一些路徑等等。所以我們是以志愿者為核心,分三個層面來開展的這個調研。
在這個調研當中我們有這樣以下的一些主要的發現。
一,我們發現512這一次的大地震,事實上真的是中國志愿者的一個集結號,奧運志愿者如果說它也匯集了成百萬、上千萬的志愿者的加盟的話,那么這一次512地震,我們更覺得它是更自愿性、更自發性、更草根性,所以我們認為它是真正的中國的公民社會的一次總動員。
二,我們發現盡管有那么多的成千上百萬的人想去做志愿者,想到一線去從事這樣的一些直接的賑災服務,參與災后重建服務,但是事實上我們所訪問到的組織,特別是相關的政府,包括團省委包括一些民政部相關的一些組織,發現真正能夠參與到這種緊急救援以及災后重建的志愿者的數量并不樂觀,大約不到20%。所以我們看到有那么多的大量的社會志愿精神被動員出來,但是可能只有極少部分的人能夠去行動,我們發現意愿和行動之間這個比例數并不是很高。
三,我們發現在災后重建整個的社會市場當中,還存在著貧血,志愿者的數量還都存在著很多的挑戰,還不夠,以及志愿服務的基本績效和志愿者的管理和志愿者本人的困惑,在這個當中我們發現非常非常多,因為詳細的資料都有我們的調研報告,這里就不詳細地說明了。
那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原因,就發現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一個志愿者的堰塞湖,使志愿者不能夠去深入到一線從事發揮他們的這樣一個熱情和專業的技能?首先就是這樣的一個堰塞湖,導致了社會的災后重建社會的貧血,這些根本的原因除了他們缺少一些支持平臺,本身缺少技能,缺少一些政策途徑以及缺少大的環境的等等,我們發現很多的這種通路層面受到了層層的障礙,所以針對這樣一個,我們提出了這樣的基本建議,我們覺得其實核心的問題是在于,就像人的身體的學業循環是一樣的,如果說政府是心臟、是大動脈,那么整個社會的毛細血管網絡,我們的志愿者的新鮮血液沒法在這樣的一個體系當中去有效地循環,更沒有辦法去進入到我們的末梢的組織當中去,沒有辦法深入到社會的基層,所以針對這種血液循環沒有形成體系,我們提出來這樣的解決方案,就是成立志愿者中心網絡,建立我們這個社會的毛細血管網絡,真正地去使這些新鮮血液能夠直接深入到社會的基層,那這樣的一個志愿者中心,它事實上是相當于社會的血庫,我們是希望,現在我們是在災區,借助世行的二期發展項目,以及我們在北京借助一些的這個福特的資助的項目,正在做志愿者中心的這樣的籌建的工作,這樣的志愿者中心,其實我們是希望解決這樣的問題。
首先核心是使我們的這個志愿者能夠更加有效率和快樂地工作,進而使這個社會能夠充滿更多的新鮮血液,我們所采用的策略就是提供平臺支持、信息支持、能力建設支持以及政策倡導。我們的核心是要通過資源,就是志愿者和社區需求的這樣一些匹配搭建這樣的橋梁,使更多的志愿者,使更多的這樣的志愿者中心相互能結成網絡體系,進而從合作開發到機制的建設,以及真正去發揮每一個志愿者他的力量,實現志愿的價值,要實現這樣的一個夢想。我們是希望更多的合作伙伴參與,希望在座的各位有愛心的人士參與,從而才能實現以志愿去促發展。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