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就是南都基金會的一些探索,可能對非公募基金會的同仁可能會有一些借鑒。南都公益基金會是2007年5月經民政部批準成立,原始基金一億人民幣,由上海南都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東捐贈,同時公司每年要給基金會再繼續捐不低于一千萬。南都公益基金會不屬于公司基金會,屬于私人基金會,這個問題理論上咱們再討論。我下面的介紹會非常地感性,上午都是理論。
南都公益基金會創始人周慶治,他是懷著他的一種社會理想來出資建立南都公益基金會,他說我從來不認為填寫捐款支票就是慈善的全部,聚財和散財同樣需要能力,他說他把南都公益基金會看作是他的第二次創業。
南都基金會第一次理事會表決通過基金會的使命發展戰略,基金會的使命是支持民間公益,很簡單的六個字,解釋一下是關注轉型期的社會問題,資助優秀公益項目推動民間組織的社會創新,促進社會平等和諧,基金會的Logo左邊是銀杏樹,有人說銀杏樹是中國的國樹,我們希望中國的民間組織能夠長成蒼天大樹。
南都基金會定位為資助型,在公益產業的鏈條當中它是居于資金供應者的位置,公益產業一個是資金供應者,像南都基金會,公益服務組織比如說上午我們看到地球村,有公益支持性的機構,像上午介紹的NPI,那么受益人,社會需求,那么這樣構成了一個公益的產業鏈。那么現在目前這個鏈條每個部分都非常地弱。我們建立了一套資助型機構的管理流程。首先所有的項目是公開招標,由申請機構提出申請,然后進行項目的評審,這個項目的評審是先經過初審,經過專家委員會的終審,最后是新公民計劃十萬元以上和512災后重建的20萬元以上的項目,都是理事會最后終審批準以后簽署協議,在實施過程中進行監測,每一步都是嚴格地按程序,到中期提供中期報告以后劃第二筆資助款,資助款是按照6:3:1這樣的比例來劃分。
最后是總結評估,所有的項目都要除了本身的結題總結,都要請獨立第三方進行評估,總的一個流程是這樣的,這個是公開招標、評審,實施監測和最后的總結評估,這里面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嚴格操作的,不可能省掉一步。
基金會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所有的項目申請都是在網上提交,所以這個系統是一個高效率的系統,這里面就是有一些照片,就是初評,有一些要到現場進行考察,這個是專家委員會的中評,這個是項目申請機構來向專家委員會介紹,這個是專家委員會的人員,這個是理事會終審,這是在上海的二流飯店開的一個理事會,進行項目的終審。第三方評估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所有的新公民計劃的項目,都請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進行評估,所有的512災后重建的項目,都是請人民大學NGO研究所進行評估。作為一個資助型基金會,他還需要有一些項目的開發,就是說你還有關注社會的某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那么吸引一些和你有共同理想的一些機構在這個領域做事兒,像他們提供這個項目資助,這里以新公民計劃為例,新公民計劃是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新公民學校是我們計劃當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那么通過新公民計劃的實施,一個作為一個基金會,要有一個品牌戰略的考慮,通過這樣的一個社會創新的項目進行社會倡導,影響政府的決策,達成機構的使命,而且兩年以來已經向這樣的一個目標接近。那么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我們進行了半年時間,專家、小組專門做了半年的研究,最后拿出了一個將近五萬字的可行性報告提交理事會。
我們首先研究了農民工子女上學難、融入社會難的問題,這個原因是政府失靈、市場失靈,因為進城讀書公立學校接受不了那么多,市場存在很多的問題。那么所以解決農民工子女的問題我們提出要有第三條道路,就是除了政府和市場之外的公益辦學來解決農民工子女的第三條道路,新公民計劃的所有的項目都進行了商標注冊,因為有一個公益品牌的保護,這個保護不是私利,而是如果你創了一個好的公益品牌,別人拿去亂用,他就會把你砸掉,比如說希望工程1995年就登記了商標,所以說誰要動希望工程的腦筋馬上就是違法的,所以對公益項目的品牌保持它的純潔性是非常重要的。
新公民計劃提出在十年以內要資助建設一百所新公民學校,那么現在還在探索階段,是在做標準的階段,所以比較慢,已經建成和在建的是七所,那么資助款是1400多萬元,這是一個資源結構圖,這個是比較形象的,就是說在這樣的一個圖里面,南都基金會是公益創投,他是一個種子基金,每個學校資助200萬,這里有一個受托管理機構,新公民學校發展中心,它也是一個獨立的法人機構。那么最后成為建成新公民學校。那么除了南都基金會本身投入200萬以外,作為種子基金,這個整個的圈都是社會資源,就是通過這個種子基金的投入,這里有合作機構的資源,中心有歷史會資源,這里有新公民學校校董會資源,這里有地方的NGO參與的機構,新公民學校有公眾、企業、媒體的支持,尤其是政府要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很大的資源。
這里我就舉一個建成一年多的北京朝陽第一新公民學校(為例),它得到的社會資源,也就是說這個新公民學校是一個公益性的學校,他是一個教育NGO,在國外也可以叫慈善學校,那么這個學校,南都基金會是不能募捐的,但是建成的這個學校是一個獨立的機構,跟南都基金會沒有財產關系,它作為一個獨立的教育慈善機構,他是可以向社會動員資源的,這是一所學校,這是大興新公民學校動員的社會資源。
還有我們開發了新公民之友志愿服務的一個支持計劃和中國社工協會聯合推出,這個就是廣泛地動員社會資源來支持農民工子女教育,是全國性的,建立了一個平臺,而且新公民之友的這個網站,現在是中國幾乎是第一、第二點擊率的網站,從一上線的300萬(排名),現在20萬,超過了所有大的基金會的網站,說明它作為一個志愿者參與這個是一個很成功的一種模式。我們為什么做這件事情?就是非公募基金會不能公開募捐的,但是非公募基金會是可以公開募人的。你說募到人不見得就比募到錢力量要差,募到的人更有用,你可以放開募,我們的非公募基金會大大地可以募人。
這個是公司志愿者帶著學校的孩子出去參觀,這是香港邀請農民工子女到香港交流,這個是新公民班,就是人大西山學校準備要辦一個在北京的農民工子女里面,招收學生讀初中新公民班。這個是和中科院心理所以及宋慶齡基金會合作的,在北京一萬多名三年級到四年級的這個農民工子弟當中,經過考試要選拔30名超常生,也就是神童進行超常的教育,這個已經在一萬多個孩子的考試,第一輪考試已經完了。
在與政府合作方面有非常大的突破,銀川市政府拿出50畝地,政府匹配2200萬元的資金,建成一所新的學校,南都基金會投入200萬做新公民學校,也就是說政府拿出10倍的資源來跟我們合作,溫州這個學校,我們拿得更少,就是我們200萬主要用于軟件建設,基本上不用于硬件建設,政府也是拿出學校的資源合作建立新公民學校。
這個南都基金會還資助了將近80個新公民計劃的公益項目,這個也都是通過招標的,這是駐校社工制度,做到新公民學校一校一社工。這是和北京關愛家庭服務中心合作的君子動手不動口項目,倡導環保自律的活動,這是流動科技館資助項目,這是一個讀書計劃,兒童的一個閱讀計劃。這個是紅楓,今天上午介紹過的,家長和學生的這個互動學校。這是資助小香玉新公民藝術團,這個是資助新公民園丁獎的頒獎典禮,這是在去年的教師節。
那么新公民計劃已經資助的項目,這是隨便拉一下,有這么多的項目,有80來個項目。新公民計劃獲得了2008年度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獎的項目,這個(圖)是胡錦濤來了,握手的時候我跟胡錦濤同志講,我說向您報告,汶川大地震希望小學沒有死一個人,我就給他報告這一件事兒,所以有一個指頭伸出來。
在市場重災區有146所希望小學,將近10萬的學生,地震發生以后這個希望小學的老校舍有一些塌掉,就是沒有改建的校舍死了17個學生6個老師,希望小學蓋的房子安然無恙,有一所學校剛剛蓋成,老校舍沒扒,進了新的校舍,結果老校舍移為平地,新校舍毫發無損。
512發生以后,5月13號我們馬上作出反應,聯合國內的一批公益組織,包括公募基金會、非公募基金會一共是168家發表聯合聲明,同時進行了四次災區的考察了解,對災區的資助項目進行指導。和北京大學公民社會服務中心舉辦了五次巨災的應對系列講座。特別是在資源動員和整合方面,南都基金會15日理事會通過,拿出一千萬為民間組織參與救災災后重建提供資金的支持,馬上由NPI和北京NPO信息中心幫助開發了這一套資助申請的制度,就是在幾天之內全部開發出來,然后接受申請,我們提出資助對象是在中國大陸注冊的非政治、非宗教、非營利民間組織,優先資助與政府合作的項目,這些都是資助的機構。同時我們動員紅基會拿出錢來,也進行公開招標,那么紅基會同意以后,南都基金會資助認領公益咨詢機構,為紅基會進行了招標的準備工作,做了計劃書,而且南都基金會資助一個團隊到紅基會辦公,完成了這個2000萬的招標。那么這些是一些災后重建的項目,社工機構的推動,在社工機構推動方面,我們和社工協會合作,認為這是在災后重建當中大有前途的項目。
這個是5月21號舉辦了NGO512災后重建合作論壇,這個當時的論壇也有將近100家機構參加。這個是512資助項目的清單,資助了67個項目。那么南都基金會花了多少錢還不到七百萬,也就是平均一個項目十萬,那么它的效果是一個什么效果?就是在災區你看到NGO,好多都是由南都基金會資助的,今天上午我們聽那些機構介紹,好多都提到南都資助,其實不是有意的,這些結果就是跟南都有關系,而是他們是優秀的機構,優秀的機構一定是我們的合作伙伴。那么就是南部縣的一個鄉村發展協會他上次在512論壇上介紹,還沒有讓他發言,他在下面說,南都基金會資助我五萬塊錢,但是我們就用這五萬塊錢作為我們的工作成本,我們動員了500多萬的資源為這個災后重建服務,所以這樣的一個資助的效率。
孵化器上午呂朝介紹了,就不多說了。
這個是資助公益組織的一些項目,非常重要的一個治理結構還沒說,就是所謂治理結構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理事會是老大,南都基金會是這樣的一個治理結構的圖,這個是理事會的名單。那么這個是監事會,監事會是把這個財務專家、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制度起草人陸建橋先生,媒體的代表人物白巖松,還有法律專家,基金會條例的主要起草人(朱衛國先生),這三位就作為我們的監事。這個秘書處設計,秘書處和理事會的關系,這個是治理當中是最最要命,最難的一個關系。我現在為通過一個項目,我認為一定要通過的一個項目,那是跟理事會的溝通,要花九牛二虎之力,這是各項規章制度,每項規章制度都是嚴格執行的。
我最后就講這一篇,講治理,這是一個案例。溫州建的這所新公民學校,去年的11月9號我去溫州談的,以后又有兩名理事到溫州考察,以后就經過反復溝通提交理事會,之前經過開會,理事會沒有達成一致意見,理事會第二天晚上又開會,就是兩個晚上都開會開到11點,然后秘書處又和部分理事溝通,最后理事長又帶人到溫州去談判,過后這個秘書處再次向理事會提出溫州新公民學校的建校報告,理事會最后表決通過,6月30號新公民學校發展中心總干事姜慧雨到溫州最后一次談,我就念一下慧雨給我的信息我就要結束了,昨天她給我發來一條信息,她說徐老師,這次不僅僅談成一所新公民學校,而且溫州新公民教育集團的輪廓基本出來了,我們把潛在的幾所學校也都考察了,當地教育局整個班子都深思熟慮,鎮里、村里也都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她說從你去年11月啟動到今年9月開學,正好是10月懷胎,非常興奮給我發了很多,她說昨天慶賀,終于我們來創立一個中國教育,通過第三條道路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這條路,這位負責人她認為這條路一定能夠走出來。而且政府是非常地積極,這個結果是南都基金會這樣的一種治理結構所達成的一個效率,如果沒有這個理事會這樣反復地磨,沒有這樣的結果。
好,謝謝。